6月26日 以西結書13~14章
★ 為國家優秀
劉備踉踉蹌蹌地逃走了,張飛和二十名騎兵留下來抵擋追兵。這個無名小卒如果現在捐軀,沒有人會記得他,也很難在歷史上留名。
唯一的殊榮是,曹操破格送給他「中郎將」的封號。張飛沒有留戀,他擱置了這個封號,也放棄了發揮才幹的機會,堅持留在劉備的陣營。在這個弱小的集團裡,因為還沒有建下戰功,所以還沒得到將軍的職位。現在集團面臨瓦解,即使今天僥倖逃過一劫,仍然是兵不精、馬不壯,不能期待璀璨的前途,只能繼續跟黯淡而危險的命運相處。
張飛孤伶伶地守在長板橋。十八年前擁護劉備起義,想重建漢室,經歷了一連串的失敗。現在才三十五歲,還沒有發光發熱,眼看就要走進最後一次的失敗。但是他自問已經盡力,對得起國家,而且沒有遺憾了。他默默地和大家告別,準備展開最後的一場戰鬥。
地平線的那端,大將文聘率領著鐵騎,雄赳赳地壓過來了。張飛橫拿著蛇矛,威風凜凜地騎馬立在橋上。他瞪大眼睛,拿出全部的力氣,用打雷的聲音喊:「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這個有行動能力的人,用兩句話留下遺書,也總結了自己的一生──我叫張益德,對道德法統有益,生下來就是要捍衛真理,現在我準備為它而死!
曹軍原本是不需要顧忌的。一個人再怎麼威猛,也不可能連續撂倒幾十、幾百人;即使樹林裡有伏兵,也未必有數量上的優勢。但是,這股正氣敲醒了他們,照亮了他們心裡的眼睛。他們穿透表面(數量上)的優勢,感受到正義的力量,發現品質才是決勝的關鍵。
他們被張飛的氣魄震撼了。軍事訓練教他們怎樣應付一批凡夫俗子,卻沒有教他們怎樣應付一個不怕死、並且準備戰死的人。一件邏輯上不可能的事情發生了,這批善戰的戰士忘記了職責,不但沒人衝過去決戰,反倒在安全距離以外勒住馬,怕張飛衝過來。官長也楞住了,沒辦法帶領士卒向目標前進。
張飛認為「成功不必在我」,生死和成敗都只是外在的形式,不值得計較。他聽從真理,堅持做正確的事。後代的中國人對他崇拜到不行,用極誇張的筆觸描述這場永遠的勝利:「長板橋頭殺氣生,橫鎗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報國的熱忱,讓張飛從「長板橋事件」開始威震天下,打了一連串的勝仗。問題是,它也造成「求好心切」的技術性錯誤,讓他死在自己的失敗裡。
★ 為國家求好心切
張飛賞罰分明,尊重嚴顏,卻對帳下的官兵求全責備。「暴而無恩」,並不是輕視或者故意折磨部屬,只是用要求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們,希望他們也能訓練成戰將,當國家的棟樑。為什麼我親自上陣,示範了這些年,你們卻始終學不會?
張飛急著保護國家,因為太急躁了,付上「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代價,不能達成保護國家的心願。
中國人都知道張飛是英雄,他真誠而不做作地為國盡忠,才會嫉惡如仇、操之過急。這位威猛的「萬人敵」,在通俗小說裡演繹成一個粗豪、生動而不可或缺的性格類型(stereotype)。李逵、魯智深和程咬金這些虛構的人物身上,都看得到張飛的影子。
★ 操之過急,仍然是英雄
上帝也欣賞張飛。這是個單純而忠心的人,只不過犯了技術上的錯誤,可以說是瑕不掩瑜。
「個性善良」是重點,「風格圓融」是細節。上帝只看一個人做對的部分(重點),不看做錯的部分(細節)。張飛堅持甚至激進地做正確的事,犯下執行細節上的失誤,造成難堪的後果,剝奪了繼續捍衛國家的機會,甚至可能動搖國本。表面看來,張飛確實失敗了,不過這個細節並不能影響本質(重點),他仍然是個英雄。
相形之下,偽君子犯了道德上的錯誤(重點),那才真是嚴重呢!不管他們看起來多麼可愛或得意,如果不悔改,就會向下沈淪。假神和假先知帶著偽善的面具,用冠冕堂皇的謊話來獵取大家的心。
忠厚老實的以色列人不明就裡,把假神接到心裡去。問題是這堵牆華而不實,妝點了一堆漂亮的細節,基礎卻很薄弱,被大水沖刷就倒塌了,叫老實人傷心。
在上帝眼裡,偽君子是糞土之牆,不痛改前非就沒救了;而張飛是個有情有義的英雄,雖敗猶榮,雖死猶榮。這份「不怕失敗和死亡」的氣魄,在生前震動敵人,在死後照樣能震動魔鬼。
13:3 主耶和華如此說:「愚頑的先知有禍了,他們隨從自己的心意,卻一無所見。
13:4 以色列啊,你的先知好像荒場中的狐狸,
13:5 沒有上去堵擋破口,也沒有為以色列家重修牆垣,使他們當耶和華的日子在陣上站立得住。
13:7 你們豈不是見了虛假的異象嗎?豈不是說了謊詐的占卜嗎?你們說,這是耶和華說的,其實我沒有說。」
13:13 …「我要發怒,使狂風吹裂這牆,在怒中使暴雨漫過,又發怒降下大冰雹,毀滅這牆。
13:14 我要這樣拆毀你們那未泡透灰所抹的牆,拆平到地,以致根基露出,牆必倒塌,你們也必在其中滅亡;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
14:1 有幾個以色列長老到我這裡來,坐在我面前。
14:2-3 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人子啊,這些人已將他們的假神接到心裏,把陷於罪的絆腳石放在面前,我豈能絲毫被他們求問嗎?」
14:6 …「回頭吧!離開你們的偶像,轉臉莫從你們一切可憎的事。」
即使只剩下一個人,張飛認為只要竭智盡忠,就對得起國家而且沒有遺憾了。我們活在一個錯亂的時代裡,自己也經常犯錯,那又何妨?只要像橋上的張飛,就不怕細節性的錯誤,也不會在時代的亂流裡擺盪。
誰不想當堅定沈著的「萬人敵」呢?問題是根本沒這份能耐!只有一個辦法,是耶穌親自上陣示範的,歷代的英雄都學會了──把主權交給天上的統帥,就能承接真理,掌握人生的重點,得到「一夫當關」的氣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