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闡明了咖啡對面部皮膚的好處 2018年10月24日02:54
中國科學家已經得出結論,經常喝咖啡可以降低患紅斑痤瘡的危險,這是一種面部皮膚病,病症是皮膚發紅和血管擴張。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皮膚病學紀要》 (JAMA Dermatology)雜誌上。
專家分析了82737名婦女的健康指標。 自1989年以來,一組志願者開始接受觀察。
在研究結束時,科學家紀錄了4945個紅斑痤瘡病例。通過分析資料,專家發現,這種皮膚病和咖啡的攝入量存在回饋關係。
那些每天攝取四份或五份以上咖啡因的人患紅斑痤瘡的幾率比那些每月攝取咖啡因少於一份的人低23%。
科學家揭示咖啡香氣的意外功效
據醫療資訊網站MedicalXpress報導,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專家指出,咖啡的香氣可以改善人們完成分析性任務的表現,例如有助提高考生的GMAT(申請外國商學院需通過的研究生管理入學考試)成績。專家認為,這是由於安慰劑效應。
約有100名學生參加實驗,解答10道GMAT代數題。他們被分成兩組,一組在咖啡的香氣下解題,結果他們的成績好於對照組。
此外,科學家還對200人進行了民意調查,瞭解在他們看來,不同的味道對人的活動有何影響。受訪者認為,咖啡的香氣能夠增加警惕性和活力,提高生產效能,改善人們對各種任務的完成情況。考慮到實驗中咖啡的香氣並非來自咖啡因,專家認為,實驗結果可以用自我暗示來解釋。
研究人員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安慰劑效應可應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商業領域。例如,可以利用微弱的咖啡香氣提高學生和員工的生產力。
科學家明確有益的咖啡劑量
美國科學家小組發現,每天六杯咖啡可以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這項研究被刊登在《美國醫學會》(JAMA)雜誌上。
專家們從2006年到2016年間對近50萬名年齡在38歲至73歲的英國人的健康資料進行了分析。
同時科學家們也得知,這些人是否喝咖啡,是否經常喝。其中有78%的人喝咖啡。
結果發現,喜歡喝咖啡的人中過早死亡的風險降低。而且人喝具體哪種咖啡是喝即溶的、磨成粉的還是不含咖啡因的都不重要。出於這個原因這項研究的始作俑者認為,咖啡應該被列入有益食品清單中。
科學家首次在人體內發現微塑膠微粒 2018年10月23日23:45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奧地利科學家在人體內發現了微塑膠碎片。這種物質會進入消化系統並導致出現各種疾病。
奧地利環境局和維也納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來自奧地利、義大利、俄羅斯、荷蘭、芬蘭、波蘭、日本和英國等八個國家的志願者的大便樣本。發現在每個樣本中都有九種不同類型塑膠的微粒。這種微粒的平均大小範圍為50至500微米。
在試驗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所有研究參與者都食用塑膠包裝食品或喝塑膠瓶飲用水。科學家們稱,這樣證實塑膠會進入腸道的的研究是首次進行。
據《科學警報》報導稱,人體中有一個位於腸道“第二個大腦”,澳大利亞科學家可以解釋它工作的原理。
腸神經系統(ENS)由數百萬個調節胃腸道功能的神經元組成。 這是一個週邊系統,不依附於由大腦和脊髓組成的中樞神經系統(CNS),自主運作。
“實際上它自己就是大腦,”福林德斯大學教授尼克•斯賓塞教授說,腸內神經系統(ENS)也可稱為“第一大腦”,因為這個系統在進化過程中出現得比中樞神經系統早。
專家們分析了小鼠們的大腸神經元電波,發現腸神經系統(ENS)同時會啟動刺激性和抑制性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會引起腸道的肌肉收縮。
據這項研究的作者們稱,早些時候,科學界尚不知道腸道神經系統的數百萬個細胞同時會產生電波。
科學家確認衰老開始年齡
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人開始衰老的年齡 。他們的結果表明,這一不可逆過程開始於39歲。
研究者認為,衰老與人體大腦慢慢停止生產髓鞘有關,這種蛋白參與形成新的神經纖維。髓鞘覆蓋著神經神經元,保護它們免受有害影響。隨著大腦停止生產髓鞘,機體的運動功能減退,日益明顯。與此同時,髓鞘受損有可能引發多發性硬化症。
年齡在23至80歲的男性志願者參與了科學家的研究。他們被要求做一些簡單的運動,之後專家對比他們的運動速度 和體內的髓鞘數量。39歲,大腦生產的髓鞘到達高峰,之後就開始漸漸停止生產,衰老也就開始了。應當指出的是,這個時間點不能一概而論,可能存在例外情況,不同人機體特性不同,衰老時間也會各不相同。
專家:老年人大腦中也能產生新的腦細胞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家研究發現,高齡老人的海馬體內能夠生成數以萬計的新神經元,和年輕人的大腦一樣。相關文章發佈在《Cell Stem Cell》雜誌上。
哥倫比亞大學專家莫拉·博爾德裏尼(Maura Boldrini)表示,對數十名不是因神經系統病變死亡的老年人和年輕人的大腦邊緣系統部分區域進行了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的某些幹細胞確實已經枯竭,但這並不妨礙記憶中樞新神經元的生成。事實上,新神經元的生成由其他的神經細胞負責,而這些神經細胞的數量不會逐年遞減。也就是說,神經元一直處於活躍狀態,直至死亡。專家還指出,衰老仍然影響毛細血管和其他血管的數量,老年人的血管數量要比年輕人少得多。
人為什麼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難以入眠?
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的科學家發現了人隨著年齡增長在夜裏越來越難以入眠的原因。研究結果已經發佈在《衰老神經生物學》(Neurobiology of Aging)雜誌上。
原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哺乳動物對大腦中發生節律並使生物鐘同步工作的部分——超視神經核中的光的敏感度下降,科學家們對老鼠進行了試驗,首先是按年齡分組,“年輕的”老鼠1-2個月大,“年紀大的”老鼠14-18個月大。對老鼠的細胞進行了照射,發現“年紀大的”老鼠在所謂的用於傳遞光資訊的谷氨酸受體(NDMA受體)中,“重新啟動”節奏的能力明顯降低。原來,隨著年齡結構的變化,受體對光的反應變差。這種變化最終導致超視神經核無法穩定地維持節律,相應地也就導致睡眠障礙。
科學家強調,他們的研究可以幫助治療需要“重新啟動”生物鐘的老年人。
科學家揭示怎樣才能睡飽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睡眠專家、悉尼大學醫學博士卡梅爾·哈林頓(Carmel Harrington)闡釋了為何很多人即使睡滿8小時仍然感覺疲累和沒有睡好。
她表示,有類似問題的人主要錯誤在於作息不規律。她強調,每天在固定時間起床和睡覺極為重要,否則睡眠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同時睡眠專家還指出,略微偏離習慣的作息也不是不可以,但不應超過60分鐘。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