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那時候,一開始學校還沒有團膳,午餐的來源不外乎是在合作社買便當、買麵包,或者是訂學校合作廠商的便當,但我們也會請外面的外送廠商偽裝成家長幫忙送餐,當然,也有真的家長會來送餐。還有一種是帶便當。
那時有個同學總是不吃她帶的便當,她情願拿著便當跟別人換合作社的麵包或者是那些我們早就吃到發膩的便當。她媽媽煮飯非常好吃,只是根據她的說法是:「我每天晚餐吃什麼,隔天中午就會出現一模一樣的東西,真的是毫無新意可言。」所以她情願吃那些我們吃到發膩的東西,因為那對她來說才是新奇。現在回想起來,大概是經歷不同,導致一個便當吃起來有不同的感受。
我媽非常不會煮飯,我甚至想不起來她有任何拿手的菜,也幾乎想不起來她曾經煮過什麼東西,除非是特別失敗、特別難吃的時候,不過那算起來是另一種印象深刻了。不過有一次,我燒了兩三天,什麼都吃不下、特別沒有胃口,她煮了一碗高麗菜粥,那碗粥的清甜我到現在都還記憶猶新。我那時候需要的不是特別香氣四溢的菜餚、不是任何有華麗裝飾的甜點,就只是那碗乾乾淨淨的高麗菜粥。
對一個人好,大概就是在他正好需要的時候,滿足他那適切的需求。而你要給予的,不是你覺得的好,而是他覺得好的好。
這件事有多麼不容易,第一因為時間要對,不前不後,正巧當時。如果在不對的時候,給得對或錯、給得多或少,那都不是重點了,因為那時候已經沒有需求可以滿足了。再者,給予的內容要對。如果在一片旱田上拼命灑肥是沒有用的,還不及一場久旱逢甘霖的及時雨。就這兩點而言,就像交錯的兩條線的交點,而你剛好得要把飛鏢射在上頭的那般困難。
長越大才知道這件事情有多麼不容易。大多時候我們都在期待一場及時雨,但最終都是獨自一人在屋簷下等雨停。也因為如此,那碗粥的味道我才記至如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