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有禮貌的標準好像是「請、謝謝、對不起」。道歉這件事情又分為兩個部分。像是什麼事情都會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借過」、「不好意思,這個你還要用嗎?」總之什麼事情都可以不好意思一番,雖然根本沒什麼好不好意思的。路總是要過,該拿的東西還是要拿,這樣的事情不曉得有什麼好不好意思的。
不好意思久了,對於很多事情都容易感到抱歉。沒由來地抱歉,做什麼事情下意識就感到抱歉。尤其在一段關係之中,做自己有時候也會容易說出對不起。但道歉的本意,應該是求得原諒。當沒有什麼事情該被原諒的時候,只因為對方的不開心,就應該道歉了嗎?
我想過一件事情,當兩人在一段關係之中,而在這段關係之外,有那麼一件事情曾經發生。如果其中一方會介意的話,那麼另外一方需不需要道歉呢?總之我是不會道歉的,因為我覺得,我沒有什麼需要被原諒的。至少在這段關係之中,亦或者是這件事情本身,就沒有什麼應該被原諒的因素存在。
然而我覺得,很多事情如果是可以道歉的就好了。如果道歉可以被原諒,可以解決很多事情的話,那麼人生會簡單很多。但大部分的事情,都不是道歉可以解決的,也不是我能夠去解決的。有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都無法完整的去控制,或完整的去做自己了,更遑論是去改變別人。
當覺得麻煩,覺得累的時候,有時候真的希望自己做錯了一點什麼,也希望對方是個善良開闊的人,那麼道個歉,被原諒了之後,一切就歸於平靜了。堅持一些自己的想法是很難的,在這個社會上,做自己也需要很大的代價。知道自己不是錯的,而且不道歉,真的很難。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的課程裡面,應該有一堂「不道歉的課」。我們要知道自己是對還是錯。而且在有事情該被原諒的時候,才需要道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