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以輕易地回想起小時候的生活和環境,甚至描述起來讓旁人深入其境,好像自己就是跟他一起去釣青蛙的那個隔壁鄰居。說笑裡,不過是小時候的回憶。相對於這些人,許多人描述不出小時候的模樣,或許參雜一點口才不佳,一點記性不好,和一點單調的童年時光…再多說一點,就還有小時候受到刺激不願意想起來,小時候家境不好說出來怕被笑…等等。
根據身邊親朋好友分享的經驗,稍微整理一下大家小時候的回憶吧,年級不同當然回憶會有不同,不過也有城鄉差距啦,範圍大約在六年級後半吧。
一、藏在都市叢林裡的秘密基地
這些六年級後半的人,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已經是相當便利了,尤其是住在都市的小孩。住都市的小孩也是騎腳踏車穿梭的,他們甚至穿過當時流行的喇叭褲童裝。不用上學的時間都在做什麼?還是有人去上補習班,或在家不準出門,但也有人吆喝同學在住家附近的公園遊玩,而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公園的確是秘密基地。
玩些什麼呢?公園裡的遊樂設施,是標準配備,鞦韆、溜滑梯、翹翹板、旋轉地球…等等,除此之外,會在公園較空曠的地方玩跳格子,有人說跳房子,但無所謂,都是一樣的遊戲一樣的玩法,公園的地上被劃上一格一格的”房子”,還有跳繩、彈珠、追逐遊戲…等等。剛剛說了一些公園的遊樂設施,這不是小學裡都有嗎?沒錯,放學後再回到學校遊玩,也是小時候常做的事。
有人哀怨說,家裡面嚴格,不讓小孩子在外面遊蕩玩耍,只好找機會帶同學回家打電視遊樂器。也有不少住都市的小孩,假日都是跟著父母一起外出的。家,也算是個秘密基地。
二、一樣的排路隊情節
小學時,除了糾察隊之外,不準騎腳踏車上學。每天上學得在學校指定的地點排路隊,然後走路隊上學,在幾點的時候出發,幾點得到校。放學時就在操場整隊,降完旗,聽完訓導主任的告誡,然後再走路隊放學。每個地點的出發時間不同,我們有時候甚至像在競走一樣,然後生氣老師們測量路隊行進距離時,沒有計算身高僅120公分的我們的腳程。只有回家的時候可以輕鬆地亂走一通。
在偏僻的鄉下,住家離學校都有一段距離,有時候我們會羨慕被家長載的人,那是何等的幸福。小時候還幻想,以後一定要載我的小孩上下學,當然現在並不會。
三、說方言罰十元
在那個時候,絕對不能在校園裡說方言,否則被抓到就罰新台幣十元到三十元不等。說方言就是講台語的意思。以前國小的糾察隊,簡直就是為了抓學生講台語而成立的,其精悍的程度,可以跟駭客任務裡的烏賊相比擬。不過,平常跟同學講話,也不能把台語脫口而出,因為保密防諜的觀念,還是根深蒂固的。(其實小孩子只是純粹喜歡打小報告)
在鄉下地方,台語就是母語。在家不說台語,無法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伯伯嬸嬸叔叔姑姑…等親戚們溝通,連去柑媽店不說台語都不通,而國語只有在學校與老師溝通。當然,我們在那時已經被訓練的很厲害了,在族人面前嘲笑某叔叔一直用手抓跨下,只用國語交談。
四、深藏不露的廟口香腸伯
當然,香腸伯不一定要出現在廟口,但肯定是深藏不露。
國中開始可以騎腳踏車上學後,活動範圍就變大了。常常可以在放學後,跟幾個同學騎著腳踏車找廟口的香腸伯報到,通常會一群人一起去,然後在路上與準備去漫畫出租店的同學兵分兩路。
跟香腸伯擲骰子比大小,他總是先閉上眼,將手高高舉起,然後震動手臂蝴蝶袖,約12.3秒後停止花式甩手,輕鬆將骰子離手,數字總以1險勝我們,省下許多香腸。後來看過學弟模仿香腸伯的蝴蝶袖花式甩手,努力震動兩臂貧瘠的蝴蝶袖,竟以1勝出,之後就常常在廟口香腸伯的攤位看到許多擲骰子的花式表演。
五、遊戲總覽
比起現在的小孩子,我們小時候的遊戲就比較五花八門。大概能分下列五類:靜態的反應能力、跑不累的追逐遊戲、收藏品的競技、我是大明星會演戲以及其他。
靜態的反應能力,就是指不流汗也很好玩的遊戲,好比男生女生配、丟沙包、超人拳…等等。跑不累的追逐遊戲,遊戲方式很多種,不過大致上都是在追逐,例如閃電DD、紅綠燈等等,搞不好躲避球也可以算進來。至於以前流行的小小塑膠模型(近年神奇寶貝正流行那時還有ㄛ。)、橡皮筋、彈珠等比技術的遊戲,就屬於收藏品的競技了。扮家家酒、玩紙娃娃…等等,需要一點戲劇天份,大明星非它莫屬。另外有一些無法歸類的,比如說跳房子(格子)、跳橡皮筋,就把它歸類在其他好了。
以上,簡單地說明了一些,還有很多沒說到的。不過,大家的童年回憶的確都差不多吧!這些童年回憶,還是要常常懷念ㄛ,搞不好幾年後就忘記小時候常玩遊戲的名稱。還不如讓孩子們笑我們常講老掉牙的童年。
(終於寫玩…呼~)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