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13 02:03:50| 人氣87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音樂會評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ime: 2005. 06. 12. pm 7:00
Place: The Big Hall in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of Tunghai University

今天晚上去聽了場在東海大學的聲樂音樂會,由於是畢業音樂會,演唱者選擇演唱的曲目範圍涵蓋相當廣,依年代自巴洛克樂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印象樂派以及二十世紀初的曲目等均納入其中,而演唱的語言則包括了英、法、德、義等重要語言。

由於筆者對於一些樂曲並未十分熟悉,因此部分內容將摘錄自演唱者的樂曲解說,以下將依據樂派分期作介紹。

在巴洛克樂派中,演唱者分別選擇了二位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一是德國籍的韓德爾(G. F. Handel),另一位是義大利的韋瓦第(A. Vivaldi)。

雖然韓德爾是德國人,由於其後期的發展重心轉移至英國,因此有不少聲樂作品均是以英文為主。在此選自其神劇《馬加布斯的猶大》(Judas Maccabeus)中的一曲 ”So shall the lute and harp awake”,相當振奮人心的一首樂曲,的確很適合作為音樂會的開場白。

演唱者在高低音聲區轉換的處理,作的相當完美,有些和鋼琴伴奏相同音高的樂句,亦有十足的默契,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鋼琴部分在一些獨奏段落,對速度的掌控似乎不盡理想,另外有些觸鍵部分似乎也稍微缺乏層次變化,使得整體表現大打折扣。

韋瓦第方面則選擇其創作於1723年的歌劇《赫拉客勒斯在特摩東特》 (Ercole su’l Termodonte) 中的二首詠嘆調 (Aria),分別為「清澈的波浪」 (Chiare onde)及「從二到十」(Da due venti)。

單就音樂而言,二首樂曲均是屬於輕快活潑的,很難跟悲傷的歌詞聯想在一起,其中第一首的鋼琴部分更有仿效大鍵秦和絃樂器的效果,韋瓦第一生中重要的作品多以器樂曲為主,其中協奏曲又佔了很大的比例,也因此其協奏曲的寫作風格很容易出現在其他作品中。

在古典樂派方面,當然要選擇最具代表性莫札特的作品啦 ! 莫札特一生中除了創作多齣歌劇外,亦有為數不少的獨立詠嘆調與劇唱曲,這些詠嘆調有些是在音樂會中演唱,有些則是作為歌劇中的插入曲,在此選唱的「你的真心像熱烈的情人」(Voi avete un corfedele) 便是屬於後者。

樂曲明顯的分為二段落,反覆演唱三次,二段落在速度上有很大的對比,此乃為了突顯女主角不同的心情,前段的歌詞乃描寫女主角抒發內心矛盾,自覺其未婚夫很熱情忠誠,但又擔憂會被他欺騙;後段乃描寫害怕被他的愛人嘲弄,且自認會預知未來並遭背叛。

雖然僅是莫札特19歲時的作品,裡面卻已經可以窺見其擅用女高音花腔的技巧,如何控制運氣將許多一連串的小音符平滑順暢又清楚的演唱,對演唱者來說亦是一大挑戰。個人認為,今晚演唱者的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唯獨稍嫌不足的仍是鋼琴在一些女高音花腔段落太過急促,導致演唱者對於氣的運用無法有效的控制,此乃一大憾事呀!

浪漫樂派方面則選擇在文學、美術、音樂等各方面均頗有成就的孟德爾頌之幾闕藝術歌曲,其中包括較為人熟稔的「乘著歌聲的翅膀」( Auf flügeln des Gesanges),演唱者將此曲詮釋得相當完美,深深觸動筆者內心深處,唯獨鋼琴琶音部分的觸鍵稍嫌重些,使得整體輕柔的感覺稍嫌不足,感覺好像翅膀有千斤重。

另一首令筆者印象深刻則是「新愛情」(Neue Liebe),鋼琴前奏以漸層式的手法,由單音到塊狀的和聲,表現出歌詞中號角與鐘聲由遠至近的感覺,從此樂曲描寫精靈,以輕快的速度配合上快節奏的斷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孟德爾頌著名的「仲夏夜之夢」中的詼諧曲樂章,此種曲風可堪稱是孟德爾頌之獨特風格。

在印象樂派方面則選擇了法國音樂家德布西題獻給當時的業餘歌唱家瓦斯尼耶(Blande Vasnier)夫人的作品,原共有七首,歌詞全部均選自班維爾(Thèodore de Banville)之詩作,在此選其中的五首。

從這些樂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已可窺見德布西未來的風格發展,也由於其中的不協和音較之前幾首樂曲均來的多,因此在音準的掌握度方面,對演唱家來說是一大考驗,很可惜的演唱者在其中一首的高音#g2 音準均有些許的偏低,而鋼琴較重的觸鍵亦無法將法國樂派浪漫輕柔的感覺有效的表達出來。

在二十世紀方面,則選擇了三位作曲家之作品,包括有梅諾第(Gian Cario Menotti)、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以及羅德利哥(Joaquin Rodrigo)。其中梅諾第的作品中演唱者必須一人分飾二角,其中的情緒轉換以及其中的許多大跳音程均是讓演唱者有充分展現技巧的地方。

伯恩斯坦堪稱是二十世紀美國最多才多藝的作曲家之一,其作品風格深受米堯(Milhaud)、史特拉溫斯基(Stravinsky)、另外還有爵士流行音樂的影響。在此選唱其創作於1942年的聯篇歌曲「我討厭音樂」(I hate music),其中處處均可見作曲家在音樂方面幽默風趣的表現。

羅德利哥是位西班牙吉他大師,其音樂創作受法雅(Manuel de Falla)影響不少。在此選唱的四首牧歌(Madrigals)中,亦處處可見其利用鋼琴表達出一些吉他的演奏手法,如撥絃、琶音等。

整場音樂會的表現來說,堪稱水準之上,演唱者的技術和多年前相較,亦進步許多。在演唱高音的部分相當的自然輕鬆,完全不會給聽者帶來壓迫、戒慎恐懼、甚至替演唱者捏把冷汗之感。音量也不會隨著音域的高低而有所變化。筆者很高興能再次的聽到演唱者今晚的音樂會,更高興能跟眾多朋友分享聆聽這場音樂會的心得。

台長: geiger
人氣(87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