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2-18 19:27:30| 人氣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詩妖網路讀書會(陳黎):主持人時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咳咳,咳咳。Micro test

近來犯了傷風,導致詩妖網路讀書會的主持人時間延宕近一個世紀,真是歹勢,看在我一直對著麥克風狂咳,大夥就饒了我吧。廢話不多說,就進入正題,我想陳黎是台灣中生代重要的詩人之一,這是無可置疑的,他早期的詩作,有很明顯的土地生命關懷情調,九0年代後期,除了以此為根柢,更加入了很多質素,使得作品的經緯度變得幅擴。

詩用來寫遐想、感性的情懷,誠如羅智成所云:「該是感性多一些」,這或許是詩不可或缺的要材。但是,感處理土地(現實)這類題材,尤其要處理得不火不慍,不粗糙的濫情及悲情,其實也體現了另一種幅度的難度。伍季認為陳黎展現了這樣的幅度。任何作品,都蘊藏著作者的美學洪範,端看放回那個時代的脈絡裡,讀者如何去理解。渣妹曾指出,陳黎和楊牧都是當代新詩、散文兼擅的好手;伍季更深覺:陳黎是追溯或現在看來處理這類題材相當出色及圓融的一位。然而,出色及圓融,其實還有另一方面意涵。

兔牙小熊在<讀陳黎《島嶼邊緣》中幾首詩引發的隨想草稿>一文中,就指出「被調色者」聲音的問題。小熊引了薩伊德的話:「各個文化彼此之間太過混和,其內容和歷史彼此太過依賴、摻雜,……」,進而提出包容及混和的歷史問題:一昧的包容和混和,那「在地性」的文化聲音在何處?……陳黎並未擺脫殖民/漢人的視野(?),我們「只聽見作者近乎口號式的官樣呼告:『美麗的聲音,美麗的島,/美麗的台灣,美麗的話。』」

陳黎在《島嶼邊緣》裡,用了很多原住民的語言,誠如鯨向海在其留言板所云,他是雙語運用的詩人,然而這是不是只是一個符號的嫺巧運用,抑或漢人視角轉換問題,有我們細細再深思的微幅空間。噴飯學長提出的符號問題及後現代說法,「他(指陳黎)是後現代,在某些程度上,我不是那麼的同意」,因為陳黎「文字的嬉戲依舊,不過多了一份貼近土地的呼吸」,把問題扯拉回至原點──對「後現代」及「後殖民」根本的定義及廓清。這非作硬底子工夫難以梳釐,況乎其中又牽附著複雜面向。相反的,Levin的<回花蓮的幾種方法>一文抒懷,則輕輕把我們帶向花蓮,把觸角延伸到東台灣,台灣的「島嶼邊緣」,實境感受或想像那詩中場景的生活。引人無限遐思。

總之,陳黎的詩是值得細細品味與咀讀的。這亦是「網路讀書/詩會」引介不錯詩人予讀者的小小企盼。最後,主持人要說,謝謝大家的參與,「詩妖網路讀書會(陳黎)主持人時間」,要在此先告一段落了,願大家有個美好的一天。呃,主辦單位前面後面裡面外面都備有茶點,請大家移駕盡情享用。








台長: 伍季
人氣(1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