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書名:佛家珍言
感覺自己很自私怎麼辦?
佛說:
為別人點一盞燈,就是為自己點燃一盞燈。
◎◎◎ ◎◎◎ ◎◎◎
有一個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候旁邊有人說:“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
僧人被那個人的話吸引了,等那個打燈籠的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
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到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麼樣的!”
僧人更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麼還要打燈籠呢?是為了迷惑別人,不讓別人說你是盲人嗎?”
盲人說:“不是的,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了和我一樣的看不見,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僧人感歎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來你是為了別人!”
盲人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問道:“為什麼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人碰撞過?”
僧人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說:“我是盲人,什麼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我了。”
這則故事說明: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方便,才會得到別人的幫助,也會給自己帶來方便。
自私是一種極端利己的心理,自私的人不顧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只計較個人得失,不講功德,更有甚者會為私欲鋌而走險。自私也是誘發貪婪、嫉妒、報復等病態心理的根源。
自私的人,沒有人願意與他共事,從而陷入狹窄的境界,最終的結果無異於自毀。須知世間成大事的人一般都是做事坦蕩、能克服自私的君子。
自私的人,往往自我敏感性極高,以自我為中心,對社會、對他人嫉妒、依賴與索取。凡自私的人,都有這樣的病態心理,即“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寧肯我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利人者是癡傻人,利己者是聰明人”,“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誰不吃是白癡”,這些都是畸形心態。
對於自私心理的調適,有如下方法:
1.內省法
指通過內省,即用自我觀察的陳述方法來研究自身的某些心理現象,從自己自私行為的不良後果中看到危害和問題,從而改正錯誤的方式方法。
2.多做利他行為
多做好事,可在行為中糾正過去那些不正常的心態,從他人的贊許中得到樂趣,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淨化。
3.迴避性訓練
這是心理學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為基礎,以負強化為手段而進行的一種訓練方法。一旦產生自私的念頭或行為,即用縛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彈環彈擊自己,從痛覺中意識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糾正。
有一句名言說:“人活著應該讓別人因為你活著而得到益處。”學會分享、給予和付出,你會感受到捨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和滿足。的確,在生活中,超越狹隘、幫助他人、撒播美麗、善意地看待這個世界……快樂、幸福和豐收會時時與我們相伴。對此,有句話說:“快樂和幸福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
◎◎◎ ◎◎◎ ◎◎◎
☆【提點】
為別人點燃一盞燈,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這如同也為自己點燃了一盞燈。我們總想別人對自己好,而事實上,我們只有先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反過來對自己好。也就是說,與人方便才能與自己方便。自私和無私之間僅是一線之隔,越過它,你可以感受到捨己為人、不求任何回報的快樂,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喜悅。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