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裏面。比喻自己給自己製造麻煩,或比喻自已處事不慎,反陷自已於困境而不能自拔。
【出處】: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
宋.陸游《劍南詩稿.書歎》:「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裡;一朝眉羽成,鑽破亦在我。」
《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佛經出處】:
《妙法聖念處經》:「業果善不善,所做受決定,自作自纏縛,如蠶等無異。」
《佛說無常經》:「循環三界內。猶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纏。」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九》
我過去如是身體。但因識而受。譬如蠶虫以自身口出於絲縷作繭。纏繞其身於中即死。如是如是。此識自生身已還自造業。猶如蠶虫出絲纏繞。即自滅身移向於彼。
《入楞伽經.卷第七》
起貪心已而能造作貪瞋癡業,造業行已不能自止,如蠶作繭以分別心而自纏身,墮在六道大海險難,如轆轤迴轉不自覺知,
《法句譬喻經.卷第四》
以婬樂自裹,譬如蠶作繭,智者能斷棄,不眄除眾苦。
《佛說巨力長者所問大乘經.卷下》:
如是果報。由貪瞋癡。之所造作。如蠶作繭。而自纏縛。如蛾戀火。無有暫安。惡業相牽。往來不住。
◎綜觀上述佛經,五蘊(色、受、想、行、識)為萬苦根本,眾生未能空此五蘊。故而縈纏苦厄,如蠶作繭,一絲一絲捆縛著自已。在貪愛、嗔恚、愚癡的煩惱裡不能超出;在金錢、權力中不能解脫;在貢高、我慢、迷妄中不能遠離;在毒品、酗酒、賭博中不能自拔……絲無斷日,永無出期。又如《般若心經理性解》中提到:如蠶作繭,似蛾赴火,自縛自燒,實為可傷。
◎是誰綁(縛)住你?
道信禪師十四歲就出家了,他一見到三祖僧璨禪師便說:「但願大師慈悲,能教我解脫的法門。」
三祖就問他:「是誰把你綁起來?」
道信就回答:「沒有人綁我。」
三祖說:「那你還要求什麼解脫呢?」
道信聽了這句話之後,馬上就開悟了。
請問諸位:「有誰綁著你們了?」
李翱拜訪南泉禪師,問:「有個人在玻璃瓶裡,飼養著一隻小鵝。後來鵝漸漸長大,沒辦法從瓶中出來。事既如此,而這個人的本意不想把瓶打破,也不想傷害鵝,請問禪師,假如是您,該怎麼辦?」
這時,南泉禪師突然叫道:“李翱”。
李翱自然地回答道:“在” 。
南泉禪師微笑道:“出來了”。
說得簡單,破繭而出難。你出來了嗎?《景德傳燈錄.卷第二十九》其中誌公和尚《善惡不二》說道:「菩薩散誕靈通。所作常含妙覺。聲聞執法坐禪。如蠶吐絲自縛。」就連「聲聞乘」的人「執法坐禪」都束縛了,一般凡夫又當如何?
◎再擇幾則賞悟之:
羈絆塵緣數十年。如蠶作繭自糾纏。
今朝再不多稱佛。至死如何上寶蓮?
《淨業痛策》
九旬禁足魚投網。衝浪錦鱗猶滯水。
三月安居鳥入籠。摩霄俊翮尚迷雲。
生殺盡時蚕作繭。纔有所重。
便作窠臼。如何透得這三重。
《海印昭如禪師語錄》
如蚕作繭自包纏。百匝千重在面前。
裂得破時全體現。渾家送上渡頭船。
《山菴雜錄卷之上》
諸方學者。心地不明。皆因邪師雜糅。
如蠶作繭。似蛇戀窟。自謂到家。不肯見人。
《徑石滴乳集》
遠離善友諸佛菩薩。隨逐魔道行邪險徑。
如魚吞鉤不知其患。如蠶作繭自纏自縛。
如蛾赴火自燒自爛。以是因緣不能自出。
《慈悲水懺法卷中》
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
自纏纏他。有無相續相計著。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參訂疏.卷第六》
破繭而出,必須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試鍊。
破繭而出,必須調伏自己的欲望與執著。
破繭而出,必須學習反省與接受失敗。
破繭而出,必須接受新知和增加知識。
破繭而出,必須結交善友與增廣見聞。
《星雲法師》
五濁世界業造作,
似蠶食桑障成繭。
三千惱絲織圍自,
糾纏盤結羈繫縛。
又黑又小群蟻蠶,又青又綠桑葉餐。
又爬又食咸貪婪,又脹又飽腹淤煩。
一絲一遍將繞纏,一扭一吐作成繭。
一靜一隱結成甬,一日一夜境中參。
一抽一剝破絲格,一羽一化變成蛾。
一雌一雄縱情樂,一引一誘尾交合。
一宗一代老作繭,一劫一世總自縛。
倘有天蠶再變術.,破繭而出飛天路。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