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5 07:27:04| 人氣4,3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糕仔米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糕仔米麩』

  「噓噓….」茶壺水滾的哨音,穿街過巷隨風飄揚。這種傳統的音符早已消失,只因有人不甘寂寞而重整旗鼓,讓這行業在小鎮復活起來。泡米麩的材料,是將米粒爆香後在磨成粉,利用滾水沖泡攪拌成糊,當成正餐或點心因人制宜。

  日據時期人們為躲避空襲,經常將米炒熟當成乾糧果腹。之後,因為嫌它太乾不好入口。於是有人將它研磨成粉,然後用水沖泡,沒想到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終於研發出「米麩」古早味食品。而在流行過後北部人稱它為「糕仔米麩」,南部人則直呼它為「米麩」。

  糕仔米麩與麵茶都是同類食品,原料上前者為稻米後者用麵粉,後來技術進步也有雜糧參於其中。小時候,我家隔壁一位獨身老伯,靠著擔挑賣麵茶維生。他的挑子是一座高方櫥疊成一頭,另頭一個方桶置於爐上。熊熊烈火燒個不停,方桶內水滾隨時可用。

  格子櫥內部分四格,由上至下放著油條、鹹糕、碰餅和蔴糬。方桶中分兩格,一邊米乳一邊滾水。老人家依個人要求裝給米漿或米麩,順帶他就向客人推銷油條或其他的點心。印象中好像兩角鎳幣一枚,就可將餓肚填個粗飽。

  老人經常挑著擔子穿街過巷叫賣,主顧以販伕走卒居多,偶而也會有富家小孩光臨。這種傳統的食品,不但可以果腹充飢,也可當作點心。只是它的利潤微薄,若非萬不得已很少人會做這行。

  當時的麵茶、糕仔粉、米麩似乎都有固定的供應源。記憶裡糕仔粉來自新莊,米麩多來自南部鄉下。因為這些食品都用郵寄,所以,老人家門常可看見掛號郵差送貨過來。我喜歡集郵,每有掛號到來,老人家便把封皮上的郵票送給我。原因是老人經常不在,掛號大都由家母代收,郵票大概就是感謝家母的代勞吧。

  那些掛號包裹上的寄信處,不是新莊就是台南白河。郵戳清楚的我就整件留下,若是模糊不清的就只割下郵票,相當數量後才漂洗下來存放。白河寄的封皮上「瑞益」二字我不認識,問過老人之後我就永記不忘。

  這家的米麩老人家獨鍾不渝,某天有家新牌子外務員前來推銷。不論他給的條件多好,他都不為所動。這天風雨交加老人在家,我因腳傷請假沒上學,百般無聊就上他家擺龍門陣。我問老人為何堅持不換別牌產品?老人說:一方面用慣了,一方面這家的產品真材實料從不偷工。

  老人告訴我,米麩其實並非單一材料,它需按照不同地域之需要調配材質。這家的米麩不厭其煩,用久搭配不錯,自然就不想改用它牌產品了。他和這家米麩廠老闆並不相識,但他們之件的默契去磨合得天衣無縫。

  「葛樂禮」颱風襲台那夜,老人家壽終正寢由其侄兒負責喪葬事宜。當其訃聞寄達白河,米麩廠老闆屏擋災後重建的忙碌北上,在老人靈前捻香送老人最後一程。他的哀慟令人鼻酸,我對此人印象極為深刻。

  服役期間,我的部隊駐在鳳山。有次放假與袍澤同遊白河,在他熱烈款待下我提議去看那家工廠。到達門市部發現它的門面不大,而那老闆已經白髮滿頭。此刻正聚精會神的在招呼客人,笑容依舊精神飽滿。一旁一女抱著一小嬰,想必是他的第三代吧?    【完】



PS.照片-古早河畔洗衣圖-[原圖卡]。

台長: 慕松
人氣(4,38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