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7 16:37:43| 人氣1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虛擬所有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虛擬所有權

所有權也有我所謂的「特性」(peculiarities)。首先,你對某件事花愈多工夫,你對它所感受到的所有權愈強。想想看你上次組裝某件家具的過程,你努力搞懂哪個部分該放在哪裡,哪個螺絲要鎖進哪個洞,這些工夫強化了所有權的感覺。

事實上,我可以相當確定地說,所有權的驕傲感與組裝家具的困難度是呈正比的。不論是將電視接到環繞音響系統、安裝軟體,或是幫嬰兒洗澡、擦乾、撲痱子粉、穿尿布和放進嬰兒床裡,都是如此。我的朋友兼同事麥克‧諾頓(Mike Norton,哈佛大學教授)和我將這個現象稱為「Ikea效應」。

所有權的另一個特性是,我們甚至還沒有擁有某樣東西,就可以開始感受到所有權的存在。想想看你上次進入線上拍賣網站的情形;假設你週一早上第一次出價要購買一個手錶,當時你是出價最高的人,那天晚上你登入,發現你仍然是優勝者,隔天晚上也一樣。你開始想著那只優雅的手錶,你想像它戴在你手上的樣子,想像你會得到的讚美。在拍賣結束前一個小時,你再度上線,竟然有人出價比你高!有別人要搶走你的手錶!因此你在原先預定的價格之外又提高價碼。

在線上拍賣網站經常會看到出價不斷上升的情形,這是部分所有權(partial ownership)的感覺所造成的嗎?是不是拍賣時間持續愈久,虛擬所有權對各路買家的吸引力就愈大,他們花的錢也會愈多?幾年前,海曼、耶西姆‧歐爾洪(Yesim Orhun,芝加哥大學教授)和我安排了一項實驗,目的是要探索拍賣期間的長短如何逐漸影響拍賣的參與者,並且鼓勵他們堅持出價到底。如同我們所懷疑的,到最後,出價最高、期間最長的買家對虛擬所有權的感覺最強烈。他們的處境很危險:一旦他們把自己想成擁有者,就會因為怕失去既有的地位,被迫一再出高價。

當然,「虛擬所有權」(virtual ownership)是廣告業的主要動力。我們看到駕駛BMW敞篷車沿著加州海岸線兜風的快樂夫婦,就會想像自己身在其中。我們拿到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服飾公司的一本登山服裝型錄,看到裡頭的人造羊毛套頭衫,就會開始把它想成是自己擁有的衣服。陷阱已經設好,我們不請自來。我們在還未擁有任何東西之前就變成部分擁有者。

還有另一種方式會讓我們受到所有權吸引。一般公司通常會有「試用」促銷活動,比方說,我們已經安裝基本的有線電視頻道,現在有線電視業者以特殊「試用」費率吸引我們加裝「數位金質頻道」(月費只要59美元而非平日的89美元)。我們告訴自己,反正我們隨時都可以回到基本有線頻道,或是降級到「數位銀質頻道」。

當然,我們一旦試用「金質頻道」之後,就會要求擁有它。我們真的有重回基本頻道,或甚至降級到「銀質頻道」的動力嗎?令人懷疑。一開始,我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可以輕易地回到基本頻道,但是我們一旦習慣數位畫面,就會開始將我們對它的所有權納入我們的世界觀以及對自己的看法,並且很快地將額外的價格合理化。更有甚者,我們的損失趨避心理(不願失去細緻清晰的「金質頻道」畫面和更多的頻道),會讓我們難以承受損失。換句話說,在我們轉換之前,我們可能不確定數位金質頻道的價格是否值得我們支付十足的價格;但是我們一擁有它,所有權的情緒就會湧上心頭,告訴我們:失去「數位金質頻道」比一個月少花幾塊錢更痛苦。我們原本認為日後我們可以回頭,但那其實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困難。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相同的廣告促銷花招,那就是「30 天不滿意保證退費」。如果我們不確定是否應該買新沙發,「事後可以改變心意」的保證,可能會促使我們順利克服障礙,最後把沙發帶回家。我們不會意識到,一旦把它帶回家,我們的看法會如何改變,以及我們會如何把它看成我們的東西,最後開始覺得把它退回去是一種損失。我們可能會認為,我們只是帶回去試用幾天,但是我們不知道沙發會在我們心裡激發什麼樣的情緒。

台長: 旺@FISHNET
人氣(1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分享文學 |
此分類下一篇:所有權的昂貴代價
此分類上一篇:人生的取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