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正紀念堂被政治波及的事情,一直不知道該怎麼用文字表達出來我對他的情緒和想法。各大報有許多教授投書都寫的超好!還有在文化局長李永萍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暫訂古蹟」,我超想拍手叫好!以為這件事情就大致底定,但電視新聞還是很精彩的演下去…反正台灣政壇一直都是個笑話。
那天一個人走在東區加州健身房後面的巷弄裡,看著那些牆上的塗鴉,忽然腦子閃過北京胡同。為什麼我要拍塗鴉?一是個人嗜好,喜歡叛逆風格;二是它們存活的時間都不久,隨時會被屋主或清潔隊塗掉,或被其他人再覆蓋新作上去。所以它的生命很短暫。
而在北京的胡同,雖然歷史更悠久,隨便一個不是元就是明,但他比街頭塗鴉更慘,面臨的是拆掉的命運,一切為了2008北京奧運。曾在公共電視上播放關於北京的紀錄片,試著探討許多面的問題,比如拆胡同就是現代化嗎?為何外國人搶救、北京人喊拆?但如果你轉到紫禁城後方那顆像是火星掉下來的蛋,你就會知道為什麼胡同會被拆了。因為大家都想抹滅過去、放棄回憶、自以為新的開始、新的能力證明。
所以台灣的民進黨政府,複製的只是另一個中共罷了。(其實許多人都知道他們連文革也複製了)以為拆了中正紀念堂的圍牆,就不會有過去那段蔣中正的足跡。或許有人會說拆這牆是向威權再見,拆胡同是漠視百姓的資產權益。那我想只怕蔣中正不會爬起來跟你抗議吧?
而大陸也挺怪的,到處都拿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當作比賽,但對於北京胡同卻是冷漠至極…為什麼蘇州的水鄉可以?北京的胡同就不行?
之前聽過人問說為什麼亞洲都很難有上一個時代或政權留下的痕跡?因為亞洲人的心胸都很狹小,巴不得把過去的人留下的東西都抹掉。所以亡朝的宮殿就會被放火一燒。剛來的國民政府也急得把日治時期留下的能改則改。德軍攻進巴黎但也沒燒了她。
而民進黨就像是牆上有塗鴉的屋主,不會以藝術觀點欣賞,只急著把他塗掉,還說因為只有10幾年所以不算古蹟?只怪中正紀念堂太年輕…那18歲也不算大人囉?還真充滿年齡歧視,也不用妄想他有什麼作為,一個老人腦袋的統治階層。
我跟中正紀念堂的回憶有著很多很多,小時候家裡在濟南路離那邊很近。假日媽常會帶我去逛逛、去餵魚、去散步。而且小的時候腳不大,走那長長的石頭路都很艱辛。以前每到元宵節,就又會去那繞一圈。但自從煙火、花燈、國宴都被搬到鄉下去巡迴演出後,我也很少去那了。
還有曾經跟一位男友晚上在中正紀念堂幽會,當我們正要準備「喇肌」的時候,後面突然殺出一個像是流浪漢的男人大吼說「你們在幹嘛?」我男友跑得比我還快!頓時讓我傻眼、生氣又難過…「你也太沒肩膀了吧!」我講完大吵一架。
唉~如果真要改名那可以改成回憶紀念堂嗎?我相信會有很多人、很多市民、很多觀光客都會在那有著不同的回憶!還有需要那牆和千變萬化的窗,如果沒有了那和大安森林公園有什麼兩樣?也沒有那個偷偷摸摸的感覺了~有牆可以讓你偷偷摸摸,又有廣場讓你光明正大,多好阿!
反正執政也快八年了要拆幹嘛不老早拆?還不就是為了選舉?說總統府前的停車場要改成公園不也像放屁一樣?還辦了個國際競圖,真是笑話。那也請那些大官搬出總統府,我也來拆了它如何?
Ps.
華盛頓郵報十八日在P落旅遊版第一頁與第五頁刊載傅爾布萊特訪問學者羅麗珠(Julia Ross)的專文,表示台灣執政當局積極展開「去蔣」行動,外國遊客想要參觀與蔣介石有關的景點,動作要快,必須趕在「老兵凋零」之前。報導標題用了一語雙關的「Chasing Chiang」,chasing兼具追尋和驅逐的意思。
羅麗珠簡述了中正機場被改名、部隊移除蔣公銅像,以及中正紀念堂即將改名等事例,並說蔣介石在台灣是評價兩極的人物:有人視他為殘酷的獨裁者,有人視他為抵抗中共入侵的領袖。
羅麗珠說,因為持第一種觀點的人目前當家做主,所以蔣介石評價大跌。
羅麗珠表示,蔣介石統治台灣廿五年,現在仍留下不少遺跡供人參觀。
她說,但是想參觀的人現在可得趕快行動,羅麗珠借用了麥克阿瑟「老兵不死,只是日漸凋零」的名句,要遊客趕在蔣介石這位「老兵」完全凋零消失前參訪。
華郵在P落第一頁刊出羅麗珠的報導,另外在P落第五頁刊出羅麗珠建議的四大必遊之地,分別是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陽明書屋和慈湖陵寢。
2007/03/20 聯合新聞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