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3 08:48:54| 人氣88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適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記得進化論的主軸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生物為因為環境的改變,因而發展出不同的生存手段,而這樣子帶來的影響,首先是行為的改變,日積月累,進而改變了身體的構造。因為有需要或是不需要的關係,例如鴕鳥的演化變成了不會飛的烏,卻變成跑得非常快;海豚的鼻孔跑到額頭上以方便換氣,手則為了減少水阻演化成鰭,腳則變成了尾巴,因為要換氣,尾巴的形狀是水平的,和魚類剛好相反。。。。

這些說明了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有多麼重要。不過這些和浮潛打魚有什麼關係呢?我覺得關係可大呢!浮潛打魚沒有藉助額外的空氣補充,只憑藉肺裡的有限空氣潛至水中獵取具食用性的魚類的一種漁獵行為。要獵到魚,要滿足2個條件才行。首先,必須要在有魚的地方才能打到魚,其次,要有適度的狩獵技巧。所謂有魚的地方也就是環境,台灣西部的潛場多半集中在港口,蚵棚,水都不深,但魚的密度高。在這種環境下打魚會受到潛場的影響,下潛不用深,7,8米就很深了,時間不用長,魚很快就衝過來了。一直在這種潛場打魚,有需要憋氣到2分鐘以上嗎?有需要下潛到20米深嗎?久而久之,在這種潛場打魚的人,它不會發展出很長的憋氣能力,下很深的能耐。打魚者本身的能力的發展會去適應潛場(反過來說是被潛場所限制)。

再舉東部的潛場,水深能見度佳。在那裡打魚,憋氣時間很重要,深度也很重要。因為下深自然要有足夠的憋氣時間,下潛到底還要等魚,憋氣時間太短根本打不到魚。因此在這種潛場打魚,憋氣能力太差就會造把超長的魚槍,不用下太深就可以打到魚,也可以在水面瞄準魚就打了下去。但要打那些底棲性的魚類就沒法度,只有憋氣能力夠強的高手才打的到那些底棲性魚類。為了打那些深場的魚,打魚者本身會越憋越久,反之,一直在魚多多的淺場打魚,憋氣時間必定不會長久(也不容易練出來)。憋氣時間長,可以下深就一定可以打淺場,只打淺場要更換潛場下深是很困難的。之前西部有位職業打魚高手跑到東部去就打魚,結果打龜打不到魚,就是個例子。

除了潛場深度外,魚種也會影響到打魚者本身的能力。以東北角的魚為例,打白毛不用深,頂多11,2米就夠深了,一般都在8米內打白毛居多。而紅槽為底棲性魚類,都要下到底才比較有機會,深度都從11,12米至17,18米之間居多(更深也有)。同樣的滯底時間30秒為例,8米深打白毛總潛水時間只有1分鐘不到,但打12米深的紅槽就需要有1分20秒的憋氣時間,打15米就要有1分30秒。同樣是在海底等魚30秒就上升,深場需要更久的憋氣時間,因為水深,相對地下潛,上升,放鬆技巧要更好才行。很多底棲性的魚或是大型迴游魚都在較深的海域,沒有下足夠的深度是比較沒有機會打這些魚的。。。

再回顧打魚的2個條件,潛場,技巧。固定淺場或水淺就打的到的魚種,魚多密度高的區域,長時間的憋氣能力較不容易發展出來。沒有發展出這樣的憋氣能力,就只能選擇淺的潛場打魚,深場就不行。一般人一開始接觸浮潛打魚是打不太到魚,因為憋氣能力不好。慢慢地看到魚,也打的到魚時就會發展出兩種進化模式,先打到魚再說,及沒打到魚沒關係就是要下深場打魚。前者被短期的漁獲所困惑住,有魚打就好。既然淺的地方有魚,不必下深啊,下深危險又打不到魚。於是,又發展另外的想法,去找魚群密度高的潛點,水不深的點打魚,輕鬆魚又多多。這樣的發展會變成在水淺的地方打魚,在魚很多的淺場打魚,到深場就打不到魚了。因為常在淺場打魚,憋氣能力的發展較不容易,自然憋不久。而一開始就以深場為目標的打魚者,雖然剛開始經常打不到魚,但憋氣能力的發展會比較快,打久了自然就對深場很能適應,憋氣時間也越來越長了。這樣的能力,換潛場一樣打的到魚,不會因為下不去,憋不住就打不到魚了。

也就是說,潛場會讓人去適應它。下淺打的到魚就不想下深了,自然深場的魚和你無綠。下深即使打不到魚,但你會去適應它,憋氣時間會拉長,久而久之就有機會打到魚。這樣子再到淺場打魚,就更駕輕就熟了。。。只要拿短槍去打就很容易適應了。。。

台長: 大愚
人氣(88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運動體育(各種運動、運動情報、球迷會) | 個人分類: 亂想隨筆 |
此分類下一篇:自由潛水
此分類上一篇:浮潛打魚是一門藝術

阿杰
老哥這篇文章寫的真好,難怪我現在越打越淺,憋氣時間越來越短!!!!!!!!!!!!!!!!!!!
2008-04-30 18:07:32
版主回應
普通啦, 因為有時候慢慢解釋要花很多時間, 聽的人又沒耐心...難得你有耐心慢慢把它看完, 浪費你不少時間...哈哈...
2008-04-30 21:34:4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