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18 11:20:06| 人氣1,1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錄:胡晴舫:為何香港與台灣需要彼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港關係終於翻了新的一頁。

大部分台灣人印象中,香港只是專坑觀光客的尖沙咀幾條街、台灣菁英所嗤之以鼻的「中環價值」以及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很少台灣人知道香港其實好山好水與高樓巨廈並存,小漁村價值與國際大企業兼容,平民茶餐廳與米其林美食同在,大企業家實幹如民工,小市民視香港為根的歸屬感,不下於他們的城市皇帝們。

香港之所以穩坐亞洲城市龍頭,不僅因為基礎設施一流,金融服務先進,城市管理優良;不僅因為他們有廉政公署,官僚系統高效率,也不僅因為他們有張國榮跟王家衛,最終原因是他們早從全球架構去思考香港的前途。香港永遠是香港,他們是香港人,無論世界如何流轉,香港是他們的家。即便香港回歸了,全球架構下,他們依然要面對其他城市如新加坡、上海甚至深圳的競爭,繼續與紐約、東京、倫敦在同一平台上工作。一直是如此務實的生存哲學以及冷酷的國際環境,讓香港從貧瘠小漁村變成國際大城市。

越全球化,越要在地化,疆界消融之後,競爭不只垂直也平行,在地社群更顯重要,扎根經營才能保持長期競爭力。這是為何台灣仍能借鏡香港的原因,跟「一國兩制」無關,而是那份不受國族政治騷擾的全球化思考。

當台灣內耗於主權認同,因此政策搖擺不定,卻忘了最重要的事:獨立或統一,台灣都是我們的家。路還是要鋪,樹還是要種,現在埋下的每條管線未來都會派上用場。因為不管歷史如何演變,台灣社會仍必須跟南韓、新加坡、泰國以及浙江省、山東省競跑。不要讓主權爭論縮窄了前瞻的視野,我們應該自訂社會進程,並且從國際角度去找到台灣的功能與定位,讓世界需要我們提供的服務與產品,像香港一樣自我定義,不讓別人定義我們。

尤其,面對中國市場的磁場效應,周圍鄰居如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越南等均遭強烈波動,台灣、香港等昔日四小龍及其他亞洲經濟體比以往更需交流,共商相應之道,如何沾露於大市場,卻不遭漩渦捲入摧毀,變成美墨的慘痛關係。目前,由於中國熱錢過量流入,香港、新加坡的房市出現巨型泡沫,物價上漲,教育資源吃緊,當地人生活承受極大痛苦,今年大選新加坡民眾因之釋放不滿訊息,台灣在旁見習,即應提早擬定對策。

台灣還與香港共享一項利益責任,即促進中國的現代化、民主化、多元化,保障亞太區域安定。中國雖因經貿力量而躋身國際領導,對內卻長期中央集權,以政治凌駕一切,忽視而且壓制多元價值與不同文化的發展。中國出現越多不同類型的城市中心如香港、上海,與政治城市北京分庭抗禮,越能打破政治壟斷的單一格局,越能使用普世民主價值而非鞏固政權邏輯去處理議題,在這種架構下再去討論台灣前途,對台灣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台灣駐港機構已經正式升格為經濟文化辦事處,期待台灣當局能重新檢視與香港的交往模式,以香港的國際思維與中國經驗為他山之石,與香港攜手參與中國乃至亞洲的繁榮未來,同時,最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拼圖中尋找我們真正的位置。

(作者為作家)

【2011/07/18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長: fianse
人氣(1,1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文章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轉錄:住院日記01:新生的契機
此分類上一篇:轉錄:聯合筆記/尋回書香的溫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