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非馬詩作
非馬, 祖籍廣東潮陽, 是僑居美國的華文詩人. 他從太平洋詩橋那邊走過來和我們相會, 彼此感受到詩美藝術相通之處甚多. 這位威斯康辛大學的核能工程博士, 風馬牛相及, 由核走向詩兼及繪畫和雕塑, 已出版《非馬詩選》等詩集10 部, 現為伊利諾州詩人協會會長. 他的詩在緊扣時代現實上是很傳統的, 而在詩美藝術上又是很現代的. 他的詩美藝術是超現實主義的一種發展, 而主要又表現在詩的意蘊的可塑性上.
非馬的《魚與詩人》和《鳥籠》, 曾在台灣作過討論, 中部﹑南部多位詩家還曾一同參與合評, 並有一些爭論意見, 如非馬詩作意蘊是否直露﹑顯在, 有不同的認識. 我則認為, 非馬詩的意蘊是隱含性的, 不是顯在的. 非馬詩的意蘊有一種總體性隱藏, 出現意蘊的雙重性.
可以這樣表述非馬詩的意蘊的雙重性: 他的詩含有濃郁的“知性”, 而詩內意蘊又不是明顯表露出來; 他的詩是深入社會現實的裡層的, 而又不困囿於現實的泥淖; 他的詩自然具象(或客觀事象)是和社會現實意蘊抽象契合¨的, 是二者邂逅而成意象; 他的詩從內在精神層面到外象, 現代感很濃郁, 卻又表現在一些平時看來平淡無奇的事物裡. 我比較欣賞台灣中部詩人楊杰美的看法: “非馬的詩中最重要的是對現實的深刻觀察, 總是跳脫事象外表的控制之外, 而直指事物存在的核心” , “非馬的詩是非馬以想像力貫穿現實所獲得的深刻而真實的產物, 這種賦有活性的詩的真實, 往往令讀者為之震撼而低徊不已”(《非馬集》, 三聯書店香港分店 , 1984年12月版第 80 頁). 楊杰美先生指出非馬詩“以想像力貫穿現實”, 並“賦有活性”的意見是中肯的, 非馬詩“跳脫事象外表的控制之外, 而直指事物存在的核心”也是對的, 但這裡的“直指”當作“深入”解, 深入是轉了彎子的, 隱秘的. “以想像力貫穿現實”因想像翅膀的飛翔而不泥實,“賦有活性”即為詩意蘊是 “可塑”的, 多義的.
下面引讀非馬兩首詩:
<魚與詩人>
躍出水面
掙扎著
而又回到水裡的
魚
對
躍進水裡
掙扎著
卻回不到水面的
詩人
說
你們的現實確實使人
活不了
<鳥籠>
打開
鳥籠的
門
讓鳥飛
走
把自由
還給
鳥
籠
一說,“<魚與詩人>最後那段‘你們的現實確實使人/ 活不了’, 是不是太露白了點? ”另說, “我想不會, 這樣寫已算含蓄了.”
<魚與詩人>一詩意蘊的雙重性, 表現為結構上的內外兩層, 外層掩蓋或裡挾內層. 外層不過是一種意蘊的指向性, 並非對現實的一種直接指責(如是認識則淺), 只是誘導讀者進入詩的意蘊內核. 其實, 詩人即魚, 魚即詩人, 互為關照, 他們共同的追求是: 掙脫有形的桎梏, 獲得靈魂的自由! 他們都是從有限向無限飛躍.
同樣, 鳥籠和鳥也是互為關照, 所追求的自由並非止於“自由”這個字眼, 而是不拘役於“有限”, 全方位的自由, 靈魂的自由, 出有限而入無限. 所謂“鳥籠自由”的“反逆”, 看似把“自由”直說出來, 實則仍是對詩的真實意蘊的一種遮掩: “鳥籠”不能滯桎於有限, 不甘心成為永恆的囹圄. 這是詩人沒說出來的. (靈魂的自由, 是一種最高的人格精神翱翔宇間).
對這兩首詩的意蘊的認識, 之所以出現“太露白”和“已算含蓄”的爭論, 就在於詩的意蘊的可塑性上. 有的只看到<魚與詩人>的末句, 就認為是“直說”, 而如果往詩的意蘊深層次看, 則是詩的藝術層次高低﹑深淺的區別所在.
一首好詩的意蘊應該是可塑的. 顧名思義, 詩的意蘊的可塑性, 是指詩的意蘊在有了大致的指向性以後, 它不會是固定不變和殭化的, 而是可以因人和時空而異, 作出不同程度的塑造和拓展. 對於詩人來說, 他在從事詩創造時, 應該防止和克服某種思維定勢, 避免思維殭化, 而寓詩以較多的“變量”, 可以讓詩的鑒賞者做多義性的闡釋和多樣性的開掘, 不把詩的意蘊套在某個固定的框架裡, 使之囿於桎梏. 對於讀者來說, 則可以於詩裡加入自己的品性和經驗, 作出符合自己獨具創見性的理解, 就是說可以對詩進行新義甚至異義的“二度創作”, 非馬的詩便具有這種意蘊的可塑性, 讀者可以在他的詩裡認識自己的“哈姆萊特”, 開掘詩的“未完成美”, 而對詩的意蘊作出多義性的“完成”.
非馬詩美藝術的超現實主義, 主要表現在意象結構上. 每首詩都有一定的內在意蘊, 而這種內在意蘊含藏在詩的意象裡.詩的意象, 是詩的內在意蘊的抽象和自然物象或社會事象的具象契合. 這種契合是二者不期而遇的邂逅, 並形成一種結構. 超現實主義的詩美藝術, 就在詩的象現結構上與現實主義區別開來. 應該說, 超現實主義與現實主義在參與和深入表現現實上是根本一致的, 而在詩的象現結構上區別則很明顯: 現實主義是一種單一結構, 即顯在性結構; 超現實主義是一種雙重(或多重)結構, 即隱含性結構. 非馬詩的象現結構是雙重的, 成為底層(外層)具象和高層(內層)抽象的契合. 超現實主義的詩美藝術的雙重結構, 因為具象和抽象的契合而造成詩的意蘊的可塑性. 詩的意蘊有隱藏便有可塑性. 單一的顯在結構, 詩的意蘊無法隱藏, 在字裡行間直露出來, 一目瞭然, 就沒有什麼“可塑性”可言了.
非馬詩的意蘊的雙重性, 有一個顯著的特點: 這種雙重性既是悖逆的, 又是一致的; 或者表象是悖逆的, 內質繫於一. 正如同一件事物置於太陽下, 有向陽的一面, 有背陰的一面. 陰陽既相悖逆, 又相諧一. 於是, 非馬的詩創作出現一種很特別的意象結構: 外層(底層)是明白的, 具有一種指向性導引, 不至於誤導.但是, 一定不要以為外層的導引便是詩的意蘊了. 不是, 或者根本不是. 不誤導, 但必須由讀者自己轉一個或幾個彎了, 不可直入, 直接闖入就上當了. 意象結構上有內層(高層)的阻擋, 詩的意蘊被深邃地隱藏¨. 進入外層(底層)導引不由你不深入, 抵達內層(高層)則不讓你很容易就深入, 必須兜幾個圈子, 歷盡艱難曲折, 才會有突然發現的驚訝﹑欣喜.
〈黑夜裡的勾當〉這首詩, 意蘊結構的雙重性是典型的:
仰天長嘯
曠野裡的
一匹
狼
低頭時
嗅到了
籬笆裡
一枚
含毒的
肉餅
便夾起尾巴
變成
一條
狗
所謂“黑夜裡的勾當”, 很明白, 就是媮食肉餅, 這是詩的意象結構的外層(底層), 指向性導引. 進入內層(高層)詩的意蘊時, 有兩種阻擋, 把你的視線和詩的意蘊隔離開來, 消磨你的意志和銳氣. 第一種阻擋: 肉餅是“含毒的”, 虛晃一槍. 既是含毒為什麼還媮食? 讓你止步不前. 你得從這個彎子繞進去: 這種“毒”是蜜毒﹑香毒, 一種肉眼看不見卻能侵入肌體, 使血液壞死的鴆毒, 它腐蝕意志, 毒化靈魂. 第二種阻擋是“狼”, 會以為它是一種兇惡野獸. 其實, “狼”在詩裡不同於小說裡的形像, 而是一個詩的象現: 一種人格精神的象現. 穿過這兩種阻隔, 就可以進入詩的意象內蘊了.
這裡, 詩的意蘊本身, 也可見出兩重性涵義, 更顯出其意蘊的“可塑性”. 由於經受不住“含毒的/ 肉餅”誘惑, “狼”是可以變成狗的. 這是第一重涵義. 它提示人們, 金錢﹑物欲的一味追求, 是吸服“鴆毒”, 成為腐化﹑犯罪的前奏和社會的亂源. 金錢社會的罪惡, 是可以把人給毀了. 詩的另一種涵義在於不言而喻, 隱藏在詩的語境後面, 則是對金錢和物質誘惑的抗衡, 它讓我們聽到一種更為廣遠的聲音. “仰天長嘯”的“狼”, 正氣浩然, 胸懷磊落! 它應該高揚凜然品格, 不可以在“肉餅”前“低頭”, 不該踏入煽誘的“籬笆”. 中國有一句豪語: “大叫三聲不要錢, 鬼也怕!”這是金錢買不動志節的最響亮﹑最動人的一嘯!
不要在金錢﹑物欲面前“低頭”, 而要“仰天”一嘯: 天際是“清風朗月”(李白〈襄陽歌〉: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 玉山自倒非人推”)! 這首詩啟迪我們, 不忘記大目標, 做大胸襟﹑大氣度﹑大靈魂的人!
其它如〈山〉使用“意象鏈”﹑〈秋窗〉使用“意象迭加”以及〈觀瀑〉的意蘊禪機等技巧, 亦造成詩的意蘊和複合性﹑多義性, 使詩的意蘊的可塑性得以充份拓展.
非馬詩的意蘊, 隱含在詩的意象結構高層(內層)裡, 而意蘊本身又具有多義的豐富性, 這就使非馬的詩創造表現為一種高層次詩美藝術: 它是“可塑性”的, 可以由觀賞者“見仁見智”, 可以讓讀者充份進行有自己品性和經驗加入的“二度創作”. 這樣的詩, 便可任你慢品細嚼, 入胃而又“反芻”, 領略到真正的“詩味”, 而進入靈魂得以提昇的詩的最高化境!
原載: 《潮聲》( 1999); 《華報》(1998.11.13)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