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10 21:06:06

五行術數篼:隱也是心靈修養

有人以為,修道、禪修不食人間煙火,,實情並非如此。有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就講述了3種不同類型的君子。有內涵、有修養、有大志的人,可以憑着良知,在朝中做官,他們以平常心,公平、公正...

2013-11-10 20:57:48

五行術數篇:禪修培養自度能力

無論是幽默訓練還是禪修訓練,導師都會教導學員一些基本思考方法,去破解現實生活中的難題。無論是工作、生活、家庭、健康,或多或少都有壓力,這些訓練的目的就是減壓。我們的心、腦被壓力所佔,裝滿了,滿招損,就...

2013-11-08 17:55:32

五行術數篇:幽默令人健康長壽

幽默是優雅而健康的品格,可以紓緩內心的恐懼、壓力、憤怒與不滿,又可為身邊人帶來歡樂,甚至能化解敵意,減少摩擦。挪威一項研究指出,有幽默感的人較長壽;而同樣是癌症患者,極具幽默感的病人比缺乏幽默感的病人...

2013-11-07 18:44:15

五行術數篇:禪修與幽默

中國人、韓國人與日本人,通過禪修令身心更平衡,身體更健康。而西方人也在復古,把古希臘文明的幽默用來調節身心,提升智慧,減少疾病,甚至對抗逆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素。這是中西古文明的異曲同工之處。通過...

2013-11-06 21:31:20

五行術數篇:蘇東坡修禪

宋代大文豪蘇軾,號東坡居士,而蘇東坡這個叫法,比蘇軾更為人熟悉。他在文學、藝術上都有很大成就,浪漫不羈,但又以居士為號,與佛多少有點緣分。他有很多和尚朋友,其中一位佛印和尚,常與他修禪,談論詩詞,研究...

2013-11-05 18:01:23

五行術數篇:禪修講心不問學歷

禪修是一門很特別、很有趣的修為。說它特別,是因為禪宗定義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沒有文字根據。由中國禪宗始祖達摩到五祖弘忍,都沒有一本講授禪修的經典,到六祖慧能才寫下中...

2013-11-03 17:53:07

五行術數篇:修心是禪修之本

佛門清淨,對禪修有一定幫助。日本、韓國的禪宗,都是在唐朝由中國傳過去的。在當地皇室、善信的供養下,各自有很好的發展,以環境而言,都是今日善信禪修的好地方;因此,吸引世界各地的名人、明星前往修心養性,甚...

2013-11-02 18:13:48

五行術數篇:本來無一物

有人以為,現代的禪修是中產甚至是知識分子、有錢人的享受,其實不然。因為,禪宗六祖慧能,本身就是無產階級,沒有唸過書,在五祖主持的禪院打雜、砍柴、舂米。五祖要薪火相傳,尋找繼承衣鉢之人,於是要求學生以偈...

2013-11-01 20:45:45

五行術數篇:禪修無定法

禪修無既定方法,因為禪宗達摩祖師的定義是「不立文字」。即沒有文字規範,讓禪修者有獨立思考的空間;但不立文字,會不會令禪修者胡思亂想?達摩祖師接着解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直指人心,即是毋須向外界尋...

2013-10-31 18:44:02

五行術數篇:中國禪宗始祖

近年,愈來愈多都市人嚮往禪修,很多人不遠千里到韓國、日本修心養性,在物質生活豐富的日子,追求更安詳、恬靜的精神生活,讓生命更有內涵。禪,在佛家是一大門派,起源已久,佛祖誕生之前,在古印度已有人以靜坐、...

2013-10-30 22:14:45

五行術數篇:心無惡念就積福

「不要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這句話說得很好。別人對不起你、錯怪你、虧待你,你更要珍惜自己,如果一直耿耿於懷,悶悶不樂,這就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無形中幫助對方折磨自己;萬一生病,更做了對方的幫兇,...

2013-10-29 22:46:38

五行術數篇:導人向善 心境平和

佛教與道教、儒教在中國流行,皇帝的信仰與推廣是一個重要因素。佛教由古印度傳入,到唐朝盛極一時。唐太宗少年時隨父打江山,經歷戰場殺戮,心靈很需要平靜、安慰,玄奘和尚往西方取經返唐後,得到太宗尊崇,修建寺...

2013-10-28 19:34:31

五行術數篇:好心有好報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並沒有具體、實際作惡,但結果得到惡報;有些人並沒有具體、實際行善,但結果得到善報。旁人看來,覺得莫名其妙,而當人遭到惡報之後,也會問:「我究竟做錯了甚麼?上天這樣懲罰我?」有些人,自...

2013-10-27 23:16:16

五行術數篇:破除四患 舉重若輕

道家認為「事有四患」,處世的態度、方式存在4種隱患-叨(好大喜功,違反常規)、貪(剛愎自用,欺負他人)、很(知錯不改,固執爭拗)、矜(自我膨脹,順我者昌)。矜,粵音同京,本來是好事,矜貴、矜持,但凡事過...

2013-10-26 18:45:26

五行術數篇:知錯不改造成爭拗

人誰無過?聖人也會犯錯,何況是平凡人?人的成長、成功,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獲得。這個課題,儒、釋、道的看法亦很接近。孔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說,改正錯誤,等於做了一件...

第一頁      ‹上一頁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47 / 385 頁 , 共 5761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