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男人》選擇在去年12月29日低調上映的時候,它的製作公司Eagle Pictures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竟然能在短短的67天裏迅速超過《太極旗飄揚》的觀影人數。在首 映日當天,熱情的觀眾就不吝以9.23的高分向這部標準的商業電影表示出超規格的敬意。借助良好的口碑,在舉行終映典禮的時候,該片居然創造了1230萬人次的觀影人數,一舉成為韓國歷史上最賣座的電影——有四分之一強的韓國人成為該片的忠實觀眾。在日本和臺灣,“勇樣綜合症”熱度未消的擁躉們再度沉醉到年輕的“俊寶”更為致命的笑靨之中。這種情緒也影響到了遠在上海的粉絲們,網路流傳的一些片花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而此間李俊基在上海的匆匆亮相自然也受到了國王般的禮遇。後來當李俊基雨中參訪“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時候,因為熱烈歡迎的場面一度失控,這位花樣美男不得不從後面的巷子匆匆離開。
也就是那個時候,我在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審片室看到了報名參賽的《王的男人》。當時還是韓語對白、英文字幕,影片的名字被翻譯為King and The Clown。這個題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黑澤明電影《亂》中的一文字秀虎和他身邊的那位宮廷小丑,還有《李爾王》中的國王和傻子弄臣。再遠一些,文治武功的漢武帝和傳說中的寵臣東方朔或許也勉強算得上是一對組合吧。在宮廷等級森嚴的權力格局中,地位卑微的小丑和傻子大概是唯一能夠說出真話的人。他們既是寄生在宮廷權貴之家那些令人不屑一顧的玩物,同時又能夠洞悉人性,並利用自身的滑稽、故作的愚鈍和瘋癲作為護身符,在無傷大雅的笑場中巧妙地揭示權力的真相。領導力研究專家凱茨·德·費理斯曾特地造出“傻聖”(Sage/fool)一詞來形容這種人,以強調他們與權力的寄生關係:在現實秩序的世界裏,他們是匍匐在王腳下的奴隸;而在美學狂歡的世界裏,他們儼然就是無冕之王。
戴上河回面具的張生和孔吉,就是要博得燕山君開懷大笑的宮廷小丑。如果王不笑,他們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如果暴君真的像周幽王一樣發笑,那麼更大範圍的血腥與殺戮或許隨之就開場了。理智的張生很快厭倦了喜樂園的優伶生活,他想儘快遠離宮廷鬥爭的漩渦。而此時孔吉已經成為王的男寵,脫身乏術。自然,在他嬌美的面孔上也悄悄萌動著對於權力的無窮遐想。美學之王一旦墮入世俗的權力場,喜劇華美的外衣羽化成灰,人生的悲劇便不可避免地降臨了。兩人脫離宮廷的時間表一再延宕,而籠罩在他們頭頂的烏雲也愈集愈濃。孔吉很快成為朝廷內的眾矢之的、政治陰謀的犧牲品,而張生則為保護孔吉失去了雙眼,身陷囹圄。
故事發展到這裏,曾經的歡樂已經變得極度虛弱,先前民間幽默的情調蕩然無存,如同割腕自殺的孔吉一樣氣若遊絲。然而大多數觀眾不會喜歡這種灰色的結局,他們不願意在一部煽情的通俗電影中看到小指偶和蝴蝶皮影死氣沉沉地躺在血泊之中。當然,他們也無法奢望張生和孔吉重新回到從前的純真時光。於是,一個充滿東方冥想風格的超現實結局出現了:某一個沉悶的清晨,宿醉中的燕山君被窗外激昂的歌聲驚醒,原來是雙目失明的張生在宮廷內重新拉起一條長繩,他在上面表演雜耍,並肆無忌憚地指斥王的罪行。醒來後的孔吉也從宮殿中走出,走上了長繩的另一端。在叛軍攻打王宮的哀嚎與血腥中,兩人相約這一次不是為生計,也不為取悅于王,只為自己而表演。影片的最後,兩個人從長繩上高高躍起。在仰拍鏡頭中,他們跳得比宮殿的屋頂還要高。
如果單為看一部電影,熱鬧一陣也就罷了,但《王的男人》對於2006年度的韓國社會卻顯得別有深意,它引發出一系列有趣的連鎖反應,其中有許多事件目前還正處於進行時態。在經濟領域,《王的男人》不但展現出巨大的票房魅力,而且也有力地促進了電影周邊產業的開發。在大眾文化領域,影片也牢牢地引領著傳媒的眼球和審美觀念的轉向。更不可思議的是,這部電影對韓國的政局也產生出了微妙的影響。
與電影熱映同步的首先是無限商機。所謂一榮俱榮,不但其原作話劇《爾》得以重見天日,預售票量在演劇、歌舞劇類中雄踞榜首,而且相關的戲劇集也在書店大賣,幾近斷貨。此外,電影中孔吉使用的人形布偶、張生使用的假面、主演簽名的海報,以及與該主題相關的漫畫、小說、文具用品、Fashion用品、化妝品、農產品也都隆重上市,顯示出後電影產業開發的蓬勃生機。由於電影的風行,韓國傳統的走繩藝術也開始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藝人們把巡演一路開到了景福宮,而後者則是朝鮮傳統文化的象徵。為此,韓國文化財廳還特別表彰《王的男人》在弘揚民族文化上所做出的貢獻。
作為一隻文化風向標,《王的男人》對近年來泛亞地區的中性化審美風尚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敏感的傳媒早已嗅到影片中“斷背山”式的曖昧氣息,在娛樂刊物的推動之下,韓國社會文化界漸次掀起有關“中性魅力”的大討論。為了表現自己很Man的一面,話題漩渦的主角李俊基在公眾場合主動爆料自己的初戀女友,在採訪現場大秀跆拳道,還希望通過新作《飛吧,爸爸》中的拳擊、攀岩等高難度動作,證明自己的英武之氣。這不禁讓人想起,女權主義學者蘿拉·莫爾維曾在《視覺快感與敍事性電影》裏尖銳地指出,好萊塢主流電影提供給觀眾的“視覺快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對女性的“視覺快感”問題卻未涉及。不曉得以李俊基為代表的“加油!好男兒”式的表演,能否進一步豐富穆氏“看/被看”的視覺思辨機制,也不知她能否從這扇愛欲的窗戶裏尋找到新的理論靈感?
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不曉得怎麼回事,《王的男人》悄然成為韓國本土政治家和公務員的必修課目。今年2月21日,公務纏身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專門抽空前往首爾市中心的樂天影院觀看該片。而韓國最大的在野黨大國家黨代表、總統候選人朴槿惠也早在2月17日下午黨務工作結束後,與十余名議員一同前往觀看《王的男人》。與此同時,韓國政壇頻頻以《王的男人》為由頭,圍繞內閣的改組問題掀起含沙射影的諷刺攻防戰。如前總統金大中曾以一名普通觀眾的身份看了該片,在鹹與民樂之後,一語雙關地評價道:“電影非常緊湊有趣,既記述了民眾對絕對權力者的批判,又真實地反映了民眾的生活和風情。”而此時又恰逢陷入“政商抱合”和“經濟失政”麻煩的盧武鉉總統接受國民“中期考核”前夕,熱映中的《王的男人》不期然充當了各方權力博弈的棋子。
圍繞《王的男人》的聲音已經遠遠超出了影片本身,正如其主角甘宇成的話:“一隻腳在電影裏,一隻腳在生活中。”就在剛剛結束的七月裏,該片毫無懸念地席捲了第43屆大鐘獎中的9項,再次證明了它在韓國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響。而圍繞影片及其身前事後的種種有趣話題,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多側面觀察韓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視窗。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