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題:云何為『眾生於娑婆世界有五惡五痛五燒五善』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於娑婆世界有五惡五痛五燒五善』?依《無量壽經起信論》開示:何等五惡?何等五痛?何等五燒?何等消化五惡,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所謂
(一﹚ 其一惡者。諸天人民蠕動之類。欲為眾惡。莫不皆然。強者伏弱。轉相盜賊。殘害殺戮。迭相吞噬。不知修善。惡逆無道。後受殃罰。自然趣向。神明記識。犯者不赦。故有貧窮下賤。乞丐孤獨。聾盲瘖啞。愚癡弊惡。至有瘋狂不逮之屬。世有常道。王法牢獄。不肯畏慎。為惡入罪。受其殃罰。求望解脫。難得免出。壽終後世。尤深尤劇。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轉貿其身。改形易道。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當獨值向。相共從生。更相報復。無有止已。殃惡未盡。不得相離。展轉其中。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一大惡一痛一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一大善也。
(二﹚ 其二惡者。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室家夫婦。都無義理。不順法度。奢淫驕縱。各欲快意。任心自恣。更相欺惑。佞諂不忠。巧言諛媚。嫉賢謗善。陷入怨枉。主上不明。任用臣下。臣下自在。機偽多端。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兄弟夫婦。中外知識。更相欺誑。各懷貪欲。瞋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尊卑上下。心俱同然。破家亡身。不顧前後。天神記識。別其名籍。壽終神逝。下入惡道。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世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二大惡二痛二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得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二大善也。
(三﹚ 其三惡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處年壽命。無能幾何。不善之人。常懷邪惡。但念婬泆。煩滿其中。愛欲交亂。坐起不安。盼睞細色。邪態外逸。自妻厭憎。私妄出入。費損家財。事為非法。恣心快意。極身作樂。或於親屬不避尊卑。家室中外。患而苦之。亦復不畏王法禁令。如是之惡。著於人鬼。日月照見。神明記識。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三大惡三痛三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者。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三大善也。
(四﹚ 其四惡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轉相教令。共為眾惡。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讒賊姦亂。憎嫉善人。不孝二親。輕慢師長。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不畏天地神明日月。自用偃蹇。謂可常爾。如是眾惡。天神記識。壽命終盡。諸惡所歸。自然迫促。共趣奪之。又其名籍。記在神明。殃咎牽引。無從捨離。但得前行。入於火鑊。身心摧碎。精神痛苦。當斯之時。悔復何及。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四大惡四痛四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四大善也。
(五﹚ 其五惡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業。家室眷屬。飢寒困苦。父母教誨。瞋目怒應。言令不和。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耽酒嗜美。飲食無度。肆心蕩逸魯扈抵突。不識人情。強欲抑制。見人有善。妒嫉惡之。無義無禮。無所顧難。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為惡得惡。欲殺真人。鬥亂眾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六親憎惡。願令其死。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窮方悔。悔之於後。將何及乎。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誰能知者。獨佛知耳。教語開示。信用者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如是世人。難可具盡。故有自然三塗。無量苦惱。展轉其中。世世累劫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為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燒人身。人能於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為眾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為五大善也。
由此觀之,如是『五者』,即所謂眾生於娑婆世界有五惡五痛五燒五善,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娑婆世界』者,剎土無量,名稱亦可無量。若就釋尊應化本生剎土而言,則所謂娑婆世界也。娑婆又作沙訶,堪忍之義,故譯作忍土。此界眾生,甚能堪忍,故名。娑婆為三千大千世界之總名,是一佛攝化之境土也。是故眾生在娑婆世界有五惡勤苦若此,五痛、五燒展轉相生,但作眾惡不修善本,皆悉自然入諸惡趣。或其今世先被殃病,求死不得、求生不得,罪惡所招示眾見之。身死隨行入三惡道,苦毒無量自相燋然。至其久後共作怨結,從小微起遂成大惡,皆由貪著財色、不能施慧,癡欲所迫、隨心思想,煩惱結縛無有解已,厚己諍利無所省錄。富貴榮華當時快意,不能忍辱不務修善,威勢無幾隨以磨滅,身生勞苦久後大劇。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綱紀羅網上下相應,惺惺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世間如是,佛皆哀之。以威神力摧滅眾惡,悉令就善棄捐所思,奉持經戒、受行道法,無所違失,終得度世泥洹之道。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1年6月4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