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8-19 21:17:19|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6360-云何為『眾生當求解脫免四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眾生當求解脫免四難』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當求解脫免四難』?依《佛說四不可得經》開示:眾生當求解脫免四難。何謂解脫?所謂

  1. 護身口意初中竟善,不為聲聞行,身不犯三罪、口不犯四過、意不念三惡,初中竟善也。又身口意和而歸三寶,除于三毒,入空無相不願之法,向三脫門,是初中竟善之德也。三界皆苦,生老病死視身如怨,行于四等慈悲喜護,不遵大慈無極之哀,趣欲免身至于泥洹,不念一切,便得羅漢,不及十方。雖得免於四患,猶有限礙。

  2. 發菩薩意,普令眾生常念遵六度無極之行。初中竟善者,謂發意菩薩也。初亦善者,視一切人如父如母如身,常等無異。中亦善者,不畏勤苦,在于生死無央數劫,不以為勞。竟亦善者,分別空慧不見吾我。

  3. 又初亦善者,本發大意願濟一切,不為己計。中亦善者,行四等心慈悲喜護。竟亦善者,弘無極慈,欲導群黎遭諸惱患。初亦善者,觀身四大本無化合,緣于無緣。中亦善者,無我、無人、無壽、無命,有斯四事則受身矣。無緣無攀,何從得因?猶如立屋,有材有土有水有草,四事別離各散異處,人合作舍因得屋名。計身四事亦復如是,各在一面,心著所有我、人、壽、命,四大合成因號為人。竟亦善者,了知無身不倚三界,一切悉空。

  4. 初亦善者,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之道。中亦善者,曉知六通之法,入柔順法忍。竟亦善者,知身自然、諸法自然、人物自然,一切如化如幻計皆本無。

  5. 初亦善者,謂發無上正真之道。中亦善者,解音響慧,得無所從生不起法忍。竟亦善者,逮一生補處,勇猛之狀遊一切生,賭無所起救濟一切,如日普照無所不遍。是為菩薩初亦善者、中亦善者、竟亦善者。

  6. 行菩薩道多所度脫,猶眾星中月而獨光、光如日初出一時悉遍、猶如炬火在所如照、療諸病如良醫、度群黎如船師、安三界猶國主、降異道如師子,道心普如虛空、心等如地、洗垢如水、燒諸罪如火、遊無礙如風。是為初中竟善菩薩之事,乃為究暢。

    由此觀之,如是『六者』,即所謂眾生當求解脫免四難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解脫』者,謂自在之義。梵語木底木叉,譯作解脫,即離縛而得自在之義。解惑業之繫縛,脫三界之苦果也。故涅槃之體,離一切之繫縛,得以解脫為其別稱。禪定之德,係脫縛自在,亦得別受種種解脫之名號。故解脫者,可為出世之總相也。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0819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6361-云何為『比丘尼應遵守之法』
此分類上一篇:6359-云何為『眾生有四事不可獲致』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