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44)
2.知佛經中,一言一名,無不善巧,能使人藉此名言, 可以從此面達彼面,不致取著一面。性本非相,而 能現起一切相,空而不空,此性之所以為真實也。 經文『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句,正顯此義。
「須知佛經中,一言一名,無不善巧,能使人藉 此名言,可以從此面達彼面,不致取著一面。」會讀 經、會聽經之人,所體會的確實不同。學佛要活潑、 靈巧,讀經、聞法方能體會其中的妙義,的確是義在 言外。佛每用一個名詞,皆是啟發我們的悟性。我們 何以不悟,正如李老師所說,用四方木頭腦子學佛, 就不能悟。這個比喻是指分別執著,我們吃虧在此處。 分別執著的具體顯現,即所謂的成見。若先有成見, 已經有個標準、框架,不合適的,他不接受。不但聽 經、閱讀經典如此,於生活、工作乃至一切活動之中, 皆須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離心緣相」 是決定沒有成見,心地乾淨、一塵不染的接受,如此 才能觸動悟門,令人真的開解領悟。一有成見就不行, 特別是大乘佛法,最忌諱的就是成見。聞一知十,舉 一反三,就得受用。故可從這一面體會到另一面,如 此一來就透徹,而不著相。
經論輯要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244)
7
「性本非相」,性確實不是相;「而能現起一切 相」,性能現相。性體是空,作用不空。「空而不空, 此性之所以為真實也」。「體」一定現相,一定有作 用。性體所現的相是動的、有變化的,所以相是虛妄 的,性是真實的。動靜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即動 的幅度,現代人說振動。過去的科學家認為真有物質 存在,用分析的方法,即佛在小乘經說的「析空觀」。 將物質分析到空,才明瞭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將 物質分成分子、原子、電子、中子、粒子,直往下分, 總以為有個基本物質存在。而現代的科學家更為進步, 他們觀察證明沒有物質存在,以科學儀器發現物質是 波動的現象,光波、電波,人們從波動現象產生幻覺, 決非實有。這與佛經講的愈來愈接近。
相宗說無明不覺,無明就是波動,所謂「一念不 覺,而有無明」。「一念不覺」就是波動,即心動。 動就現相,不動就沒有相。三細相,動的幅度很微細; 六粗相,動的幅度大。由此可知,佛說的一彈指六十 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是阿賴耶的三細相。我們現 前身心的這種相,動的幅度較三細相超過許多倍,無 法計算。所以,我們感官的世界,感覺似乎都是真實
8
的,其實全是虛幻不實。
《華嚴經》上毗盧遮那佛的一真法界,華藏世界; 《無量壽經》上說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就是阿賴耶的三細相,也是一個連續的相, 但與我們的相完全不同。此處生滅的現象太快,振動 的幅度太大;一真法界的幅度很微細,所以見到的相 永遠常住,似乎永遠不變。人與天比,忉利天振動的 幅度比人小,所以忉利天人不易衰老,壽命長。而忉 利天與夜摩天比較,夜摩天振動的幅度更小,所以夜 摩天人的壽命比忉利天人長,更為年輕。從此理觀察 六道及十法界,就不難明瞭事實真相。回頭再看華藏 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能通達。「可以從此面達彼 面,不致取著一面」。如此觀察,面面皆通達明瞭。
「經文『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句,正顯此義。」 這句經文,就是顯示這個深義,此義理非常深廣。我 們從此處領會,能說得出的,極為有限。說出這一點, 幫助大家觀察、面面體會。煩惱多者容易衰老,煩惱 少者不易衰老,煩惱就是振動的波。煩惱,振動的幅 度很大;心清淨,振動較輕。
9
真明白此理,我們修清淨心,令心振動的幅度儘 量低而緩慢,即能延年益壽。不需食用高價位的補品, 不但損失金錢,而且無效。真正有效的是清淨心,少 煩少惱。煩惱、妄想、分別、執著不能解決問題,清 淨心生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世法尚且如此,何 況佛法。若用妄想、分別、執著學佛,永遠不會開悟, 永遠得不到功夫成片。一定要將妄想、分別、執著都 放下,令心恢復清淨。則佛法只要一看、一聽就明瞭 通達。歸根結柢,清淨心重要!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無住,清淨心就 生起;『而行布施』,即是用清淨心應付一切事,用 清淨心生活、工作及待人接物。
3.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 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來藏真實義。故曰『如來 說』。
「相而非相,色即是空。非相而相,空即是色。 相即非相,非相即相,正是如來藏真實義。故曰『如 來說』。」這句是解釋經文:『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何以要用「如來說」,而不用「佛說」,此處說得很 明白。一切大乘法皆是世尊為我們說明宇宙人生之真
10
相。「實相」就是真實相。真實相不容易說,凡夫亦 很難體會。由大乘經上見到,佛說法非常巧妙,不能 說的,佛也說明了。古大德以烘雲托月的繪畫手法為 比喻,由於畫不出月亮,所以畫雲彩,於雲彩當中留 白,將月亮顯示出來。世尊解釋諸法實相,用的手法 接近此法。實相說不出,以旁敲側擊的方法將實相烘 托而出。
實相既不是相,也不是非相。「相」是色相,是 有相;「非相」是空。說明真相既不可說有,也不可 說空,空、有兩邊皆不能說,只可說,「相而非相, 非相而相」,以此方法令我們從中體會。《心經》說,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此 種說法,其實沒說一個字,正所謂「說而無說,無說 而說」。若真正體會得,所謂「見而無見,無見而見; 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方能領略幾分真實義。前文 曾讀過「諸法一如」,「一」就沒得說,「二」才可 以說。「一」如何說法?諸法是一切法、是萬法,萬 法一如。「說」,確實有其善巧。
「非相而相,空即是色。相即非相,非相即相」, 由此顯示「如來藏真實義」。《大佛頂首楞嚴經》說
11
「如來藏」,就是真如本性,與此經說的如來、一如 義理相同。世尊每次就一件事說許多名相,用意是教 我們不執著,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一接 觸就明瞭,就悟入。這是佛教學之目標,令我們悟入 實相。禪家說的明心見性,都是教人明心見性的方法。 我們無法見性的原因是,佛雖善教,但我們不善學。 佛教導的是兩邊不著,而我們所學的,總是執著一邊, 就是不善學。所以學數十年,甚至一生都不能見性, 是不解如來真實義。過失在我們,而不在佛。『如來 說』,世尊於此經解釋『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就 是「諸法一如」,即淨宗的「理一心不亂」,禪宗的「明 心見性」,此經所說的「實相」。
>>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