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篇
前面我們講過信,講過願,下面我們講行,行就是一心稱念。信、願、行是淨宗的三資糧,決定不能缺少的,這三資糧要是具足,決定得生淨土,所以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看看祖師大德給我們的開示。
四十八願裡面的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語氣非常肯定,一絲毫疑惑都沒有,願文是:「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一願,這短短的一篇文字,可以說是佛法的頂尖、佛法的最高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不能超過。有人問我什麼是佛法?用這幾句話說給他聽,就一點都不錯。最重要的一句就是十念必生。我要念多少佛號才能往生?當然多多益善,愈多愈好,最少一句。十念必生最少就是阿彌陀佛四個字,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十聲佛號必定得生,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到哪裡去找去!
四十八願如果記不住,就記我們這次講的五願。五願還記不住,希望你就記住這一願,記住這一願也能成功。諸佛菩薩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我們要能夠信得過,決定沒有懷疑就對了。
日本淨宗古大德,曾把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來做個比較,「餘經」,就是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在這些經中《華嚴》獨具真實,最重要,是佛法的總綱領,一切佛法不離《華嚴》。《華嚴經》要跟《無量壽經》做個比較,那這部《無量壽經》是真的,把《華嚴》比下去。「又本經諸大願與此願相較」,那十八願真實,真實當中的真實。這一點非常重要!
下面說「至心」,講的是至誠。能不能往生關鍵在這個。這不在別人身上,在自己。什麼是至心?:「至心者,至誠之心也,至極之心也」。就是真誠到極處,真實到極處。學佛人跟人家哪些地方不一樣?用心不一樣。我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處事待人接物,用的什麼心?真誠心。什麼是真誠心?沒有妄心就是真誠心。什麼是妄心?貪瞋痴慢疑是妄心。翻過來把這五種妄心,貪瞋痴慢疑徹底放下,一切時一切處,不管是白天晚上,都不能叫這個心起來。這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祕訣。用什麼方法?用念阿彌陀佛的方法把它念走。貪瞋痴慢疑起來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四字都行,馬上把它換過來,愈快愈好,這叫真修行。把妄心修正作真心,真心就是阿彌陀佛,我們離開阿彌陀佛都是妄心。我們就是用一句阿彌陀佛,取代貪瞋痴慢疑,取代所有一切的雜念、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做得到!所以,古德教給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為什麼不怕念起?念是習氣,是毛病,是無始劫養成的,哪有那麼簡單一下就斷掉?古大德了解事實狀況,所以告訴我們,有念頭、妄念起來不怕,沒事,一知道這是妄念,「阿彌陀佛」轉過來了。要轉得快,要轉得踏實。這叫至極之心也,真誠到極處。
《金光明經文句》說:「至心者,徹到心源,盡心實際,故云至心。」至是達到極處,極處是什麼?極處是心的根源,心的根源什麼都沒有。
「徹者,徹底。到者,達到,即遊子到家之到」好比遊子到家,在外面飄零無依無靠,現在能回到老家來,多麼歡喜!無量劫來我們在十法界流浪,今天念阿彌陀佛回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
「心源者,自心之本源」。就是《三字經》上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本善就是心源,心源本來是善的。心源就是本性、就是自性,這是源頭,一切法都從它變現出來的,它自己永遠不變,所變出來的現象都是幻相。就像我們看電視屏幕,屏幕就是真心,屏幕就是本源,它所現的一切相都是假相。相沒有了,本源面目就出來了,一片光明。大光明藏,那是法身,那是自性,那是理體,自性的本源出現了。「盡者,窮盡。實際者,即本經中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自性,現在哲學裡講的本體,就是真心,就是一念不生。一個妄想沒有的那個心是真心,起了妄想就錯了。
《楞嚴經》說真心是首楞嚴大定。首楞嚴是遍一切處,無論在哪個法界,十法界依正莊嚴,心從來沒動過,這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動。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是真心顯露,真心就是本定,本來是定的,本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些東西都是貪瞋痴慢疑裡面產生的錯覺,首先要認識它,然後離開它。一句佛號,把心轉在阿彌陀佛上就對了,妄念就沒有了。這個就是徹到心源,盡心實際,實際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信樂者,信順所聞之法,而愛樂之,即信心歡喜也」。真實之際我們要相信、要歡喜。
「善根者,身口意三業之善,固不可拔,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所以稱它為善根。「又善能生妙果,生餘善,故謂之善根」。世出世間一切法,整個宇宙從哪來的?從心想生,心想就有善、有不善。想善,生一切善法;想不善,生一切惡法,就這麼來的。
「心心者,純一之心也,淨念相繼之心也」。心心都是阿彌陀佛,心心都想著極樂世界,心心想著一切祖師大德,對我們的教導。我們要想到報恩,什麼叫報恩?迴向是報恩:我把我所修的功德統統放下,給這些有恩惠的人,給這些有緣的人,迴向給他們;幫助他們認識佛教,幫助他們覺悟佛法,幫助他們悟入境界,知道這一生可以脫離六道,這一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回歸自性。「回向者,回者回轉,向者趣向,回轉自身所修功德」,而趣向我所期望的,這叫迴向。今天我們做任何的好事,都要迴向求生極樂世界。我為什麼這麼做?我一心一意想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是我這一生唯一的希望,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
「又《往生論註下》曰: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眾生,共見阿彌陀如來,生安樂國。」我們學佛人都應該如此迴向,要見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是即願中回向二字之義」,含有甚深的義理。「願生我國」,就是迴向的總方向、總目標。我為什麼要念佛?我為什麼要放下一切萬緣?為什麼要心心嚮往?就是想往生極樂世界;不但我到極樂世界,我還有一個真正願望,願跟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這個迴向的力量大!為什麼?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是阿彌陀佛的迴向,跟阿彌陀佛的本願完全相應。「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也。」時時不要忘了這一句話,我們每天早晚都是如是回向,代父母師長、歷劫冤親,及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禮佛三拜,求生淨土。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公無私,我往生,大家跟我一起往生西方,見阿彌陀佛,一生成佛。
下面講到「十念者,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這個具足十念是念佛,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具足這個十念,一句是一念,念十句。每天如果沒空閒念佛,只要念十句,早晨念十句,晚上念十句,一生不間斷,也能往生。《箋註》說:「十遍稱名也。」望西大師說:「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說得很清楚,這個十念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這就是一念。以上經論的意思相同。「乃至十念」,那就是「稱念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這句重要!十句能往生,所以說乃至。「若能多念,則多多益善矣」,愈多愈好。
蕅益大師說得好,信願持名,信願是取得極樂世界往生的條件,它要的就是十念。當然佛號念得愈多愈好,它關係著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品位高下,念得功夫深、念得好,上品上生。把握這十句,這十句要看用心,完全是真心,沒有絲毫夾雜,這個十念的功德太大了,也是上品上生;如果有雜念的話品位就低了。念佛人能把這幾句記住,一生依教奉行,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老老實實一句佛號念到底,大功告成,就到極樂世界成佛去了。
願文的後面有一句,「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罪極重。殺母、殺父、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經上講的五種最嚴重的罪業,這個罪業都是墮無間地獄的。「罪惡極逆於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犯此逆者」,身命終了的時候,「必墮無間地獄」。無間地獄的壽命多長?是一大劫。「一大劫中,受無間苦」,所以叫無間地獄,真正苦不堪言。
善導大師《觀經疏》裡頭,還有一個解釋,認為五逆謗法不得往生,是佛止惡的意思,是佛的方便說,不是事實。為什麼?佛慈悲到極處,智慧德行圓滿,哪有見死不救的道理?這個看法、想法很好,很難得。四十八願裡面,除了謗法、五逆之外,他的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就是阿鼻地獄,「歷劫周慞,無由可出」,出不來。「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如果真造了呢?真造了,佛還是救度。但是雖然得生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沒開,所以它華合,就是沒開,逕於多劫。前面講一大劫花才能開,不像一般往生,生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這是因為自己的業障太重,障礙自己在極樂世界七寶池中花不能開。這個裡面有三種障,第一個,「不得見佛」,見不到菩薩,見不到這些阿羅漢。第二,「不得聽聞正法」。第三,「不得歷事供養」。除這三樁事情之外,他沒有其他的痛苦。
《合贊》也說:「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防非止惡的,「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若是已造者,但能迴心,懺悔念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若已經犯了,且後悔了,阿彌陀佛還是攝受,一個也不漏!遇到這個法門人人都得度,沒有一個不能往生,這個經、論、註解可以給我們做證明。
「又善導大師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多麼親切,沒有比這個更親切的了;這樣親切的人,我們要不要親近他?何況經裡頭又說:「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信、願、念佛,大家要牢牢的記住。
「善導大師約四十八願為真實五願。若論至約」,至約是再把它簡化、簡單,一願能夠代表四十八願,那就是第十八願。第十八願把四十八願,統統包含住了。善導大師,阿彌陀佛再來,不是一般大德。日本《甄解》說得很好:「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好!「又云:謂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不更再墮落三惡道了;「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無比殊勝!
又《箋註》裡頭講:「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即以第十八願,「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第十八願,能夠圓滿包含四十八願,具相好,現神通,得滅度,入無量光、無量壽海,所以這個願特別殊勝,為本願中之王。「此願顯彌陀之究竟方便,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不可思議功德。以名號即實德,聲字皆實相故。」這把道理最後給我們說出來了。名號就是實德,自性本具真實圓滿的大德;聲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的聲字就是實相。不必懷疑,就是實相,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們在此地念佛,佛在極樂世界知道我們,決定不會把我們漏掉。我們在這一生當中,能夠遇到這個法門,能夠遇到這部註解,遇到這些祖師大德,把這些信息告訴我們,我們獲益太大了!這一生決定得生淨土,毫無疑惑。
——恭錄自上淨下空老和尚講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