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5 21:16:59| 人氣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252-云何為『菩薩之俗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之俗信』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之俗信』?依《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開示:何謂菩薩之俗信?其有信者,所謂菩薩

  1. 信諸法空以離妄見。

  2. 信知諸法以為無想而離念應。

  3. 信知諸法悉皆無願不有去來。

  4. 信知諸法無識無念,靜身口意寂無有識。

  5. 信知諸法以為離欲,無我人壽命。

  6. 信知諸法,信知本無去來自然。

  7. 信知諸法真際無跡如本無跡。

  8. 信知諸法已皆自然等若空跡。

  9. 信知諸法而依法性。

  10. 信知諸法等過三世。

  11. 信知諸法欲處邪見而皆悉盡。

  12. 信法無著以離本癡本無清淨。

  13. 信知諸法心常清淨,亦不興起客欲之垢。

  14. 信知諸法無所觀見。

  15. 信諸法護等斷眾行。

  16. 信法無我以過喜怒。

  17. 信諸法無心無形像而不可獲。

  18. 信諸法偽如握空拳誘調小兒。

  19. 信法無欺不有上下無所捨置。

  20. 信諸法虛若芭蕉樹。

  21. 信法自由如常寂靜。

  22. 信法無審不住三處。

  23. 信法永無不有所生。

  24. 信法若空以等無數。

  25. 信知諸法若如泥洹常自寂靜。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五者』,即所謂菩薩之俗信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俗信』者,謂凡俗淺近之信,又知俗諦之信,又有漏雜染之信。一切因緣生之事相,對於真理而云俗,又世俗之人所知,故云俗。是故如是菩薩賢者,其於世俗興起是信。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515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5253-云何為『菩薩明達智慧』
此分類上一篇:5251-云何為『菩薩之明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