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09 20:14:27| 人氣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5161-云何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二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二事』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二事』?依《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開示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凡有三十二事。何謂三十二事?即所謂

  1. 欲得佛諸經法無厭時,是為高明。

  2. 隨次念諸經法,是為高明。

  3. 智慧解黠,是為高明。

  4. 所因法不滅智慧,是為高明。

  5. 入黠守解五陰,是為高明。

  6. 黠慧承經法解於本端,是為高明。

  7. 阿伊檀拘舍羅持智慧解,是為高明。

  8. 十二因緣拘舍羅稍稍覺知,是為高明。

  9. 諦拘舍羅悉知是滅,是為高明。

  10. 稍稍入慧拘舍羅制不隨泥洹,是為高明。

  11. 內觀皆悉曉知,是為高明。

  12. 故受化生死,當悉曉知,是為高明。

  13. 諸經法無所從生悉當曉知,是為高明。

  14. 一切人本端無形本自淨,隨世間習俗而入度十方人。是為高明。

  15. 一切法為一法耳,本端者泥洹也,是為高明。

  16. 一切境界為一境界耳。何以故?本自空故,是為高明。

  17. 切佛為一佛耳。何以故?法身所入不可計故,是為高明。

  18. 一切事不悉見說。何以故?各各有字拘舍羅悉當知,是為高明。

  19. 無所罣礙護智慧,不可計十方天下人來問悉能報,是為高明。

  20. 悉得諸經法未嘗有忘,用得陀鄰尼故,是為高明。

  21. 覺諸魔事,覺者當即遠離,是為高明。

  22. 一切法如幻,譬如人假著,籠軀須臾脫去,一切無所有亦如是,是為高明。

  23. 如夢中所見,及水中影深山音響,一切法皆如是,是為高明。

  24. 一切法皆空,本無所從來故,是為高明。

  25. 十方天下人心所念,智慧悉至悉知其本,是為高明。

  26. 持漚和拘舍羅威神之力入泥洹,後復來出現生死,是為高明。

  27. 空無想無願,一切法隨教悉見度脫,是為高明。

  28. 本端定無定無所見,一切法悉了其本。何以故?一切法無所持無所著,是為高明。

  29. 悉得明無有癡冥,悉得智慧光焰,為十方天下人,說經法悉度脫,是為高明。

  30. 一切生死本無所從來,去亦無所至,悉曉知隨習俗入,而為十方人說法,更生更死示現如是,是為高明。

  31. 四事不護智慧悉至遍皆悉知,是為高明。

  32. 十方人說經法,從次第隨人所喜樂為說之,當自制心自護智慧,悉具足成就。諸佛悉遙見是高才,為菩薩持佛威神,為悉擁護。

    由此觀之,如是『三十二者』,即所謂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有三十二事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般若波羅蜜』者,新譯家謂為般若波羅蜜多。於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中,皆為第六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經中,雖說六波羅蜜,然以般若為諸波羅蜜中之最第一、故特標般若波羅蜜之名。般若譯為智慧,波羅蜜譯為度或到彼岸。照了實相之智慧,為度生死此岸而至涅槃彼岸之船筏,故謂之波羅蜜。如同《智度論》曰:「問曰:云何名般若波羅蜜?答曰: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29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台長: 果前
人氣(1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5162-云何為『菩薩奉行檀波羅蜜有三十二事』
此分類上一篇:5160-云何為『聲聞乘之變化神通有四』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