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5-02 20:56:56|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3850-云何為『菩薩應順於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云何為『菩薩應順於法』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應順於法』?茲依《寶女所問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其順法者未曾與人有所諍訟。

(二)其順法輕慢他

(三)其順法者亦不輕易於未學者亦不偏敬學成就者。

(四)其順法者不自稱譽亦不顯己。

(五)其順法者不亂經典。

(六)其順法者不以供養而說道義。

(七)其順法者不為他人順發狐疑。

(八)其順法者終不訟說他人之罪。

(九)其順法不輕慢經。

(十)其順法者終不妨廢他人經道。

(十一)          其順法者終不睹見覺了諸法差特分數。

(十二)          其順法者不睹諸法離於空者。

(十三)          其順法悉睹諸法不遠無常。

(十四)          其順法者不睹諸法捨於無願。

(十五)          其順法者不壞法界。

(十六)          其順法不動無本。

(十七)          其順法者亦不超度於真本際。

(十八)          其順法者亦不導御隨瞋恚也。

(十九)          其順法者亦不御念於諸神識。

(二十)          其順法者亦不導利有所猗著。

(二十一) 其順法者亦不思念計有人也。

(二十二) 其順法者不亂法議不違嚴飾。

(二十三) 其順法不迷神識不惑道義。

(二十四) 其順法不毀正議。

(二十五) 其順法者不錯法品。

(二十六) 其順法者不迷於人。

(二十七) 其順法者不造朋黨。

(二十八) 其順法者亦不順於緣起之事。

(二十九) 其順法者則無有勢亦無有法清淨因緣。

(三十)          其順法者亦無慳吝塵勞之穢。

(三十一) 其順法者不沒禁戒。

(三十二) 其順法者亦不捨於毀戒之人。

(三十三) 其順法者無有懈厭瞋恚結恨。

(三十四) 其順法者不與懈怠垢濁之人而俱同歸。

(三十五) 其順法者不失道意。

(三十六) 其順法者未曾違壞智慧之本。

(三十七) 其順法者不求他人法之長短。

(三十八) 其順法者不用憎人厭於經典。

(三十九) 其順法不用經典御於典籍。

(四十)          其順法不違律教。

(四十一) 其順法者不違法律。

(四十二) 其順法者亦不遵修而有所應具法非法。

(四十三) 其順法者不以心念而有所失。

(四十四) 其順法者不沒經典。

(四十五) 其順法不壞成就。

(四十六) 其順法者不取結縛。

(四十七) 其順法不得生死。

(四十八) 其順法者不除無為。

(四十九) 其順法者無有親友怨讎之想。

(五十)          其順法者不毀報應所殖之果。

(五十一) 順法者亦不信樂罪福之應。

(五十二) 其順法者若加惡言則不念報。

(五十三) 其順法者不求鬥諍之瑕缺也。

(五十四) 其順法者則不恣口。

(五十五) 其順法者將身口心不為諛諂。

(五十六) 其順法者不以自顯欲令人見處於閑居。

(五十七) 其順法者不以供養之所貪利而見少事。

(五十八) 其順法者不以無欲而造凶偽。

(五十九) 其順法不用他人及與己身演說佛道。

(六十)          其順法不興反教。

(六十一) 其順法者不以七財而為貪吝。

(六十二) 其順法者不以餱糧而為服食。

(六十三) 其順法者不破壞嚴父族種。

(六十四) 其順法者不譏人短。

(六十五) 其順法者亦不稱譽己身之德。

(六十六) 其順法者不分別說佛之道德而有限礙。

(六十七) 其順法者咨嗟乘不以懈厭。

    由此觀之,如『六十七者』,即所謂菩薩應順於法,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順法』者,順即隨順,亦從也。謂菩薩順菩提道法,趣向無生之果也。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52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台長: 果前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3851-何等為『菩薩口辭清淨三十二事』
此分類上一篇:3849-云何為『菩薩之道』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