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1 21:41:05| 人氣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96)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96) 6.凡夫能持戒,方能離外染。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不能攝心一處,不能作觀,如何能生般若。則持戒修福,是成佛基本條件。   這個條件須具足。「持戒修福」四個字的真正意思,我們要懂。「持戒」就是守法。現在社會的人不僅不守法,反而鼓勵人不守法,認為不守法方是英雄好漢,才是現代人。你要是守法,就認為你落伍了,跟不上時代。問題多麼嚴重!今天,你若還喜歡守法,還情願守法,就知你的善根多麼深厚,顯示無量無邊的善根福德因緣。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顧自己,自私自利。你依然能捨己為人,若不是過去生中多善根、多福德,決不可能。這樣的人才能接受如來的大法。「大法」即是一生成佛的修行方法;一生之中決定脫離六道輪迴。有如是深厚善根的人,外面環境再惡劣,他不受影響,能保持心地清淨,能保持心地善良,能保持守法的習性。   「如不持戒,則心不清淨」。人不肯守法,心當然不清淨。「不能攝心一處」。攝心一處是得定,他當然不行。大乘法裡,修行的原則是「觀照」。他決定提不起觀照的功夫,亦即是說,無論佛法、世法,他接觸總是迷而不覺,總是染而不淨,無法接受佛法。「如何能生般若」。他的智慧決定不能現前,是故「持戒修福」是成佛的基本條件。我們學佛能不能成就,則看自己是否具備守法的條件,是否具備修善的條件,是否願意行善事,是否心地清淨一無所求。如果做好事還有條件,還有所求,就不是好事,不是真的持戒修善。「持戒修善」是自己一無所求,出自於天性,方是真正成佛的條件。 7.持戒,必少欲知足。修福,必深信因果。不住於相,則持戒者最宜。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   「持戒,必少欲知足」。這種人煩惱輕。一個守法的人與別人不一樣,別人全心全力追求財富,追求享受;持戒的人不求這些,他的生活能過得去就可以了。縱然福報很大,他也不享受,把自己的福報分給別人享。「修福,必深信因果」。修福的人一定相信因果報應,善因一定得善果,惡因一定有惡報,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金剛經》教我們的原則,「不住於相,行於布施」。「不住於相,則持戒者最宜」。佛教導的方法,他能接受,很願意做,因為與他本身具備的條件相應。「不入斷滅相,則修福者最宜」。「斷滅」是空。決定不落空。一個人喜歡做善事,喜歡做好事,這種人焉能住空。「住空」是什麼都不想做,什麼也不肯做,這種人才住空。修福的人天天做好事,天天行善事,自然不會住空。   袁了凡先生接受雲谷禪師的教誨,他的條件也就是持戒修福。他守法、少欲知足。雲谷禪師也看到這個人可教。可教的條件就是守規矩、守法、肯修善。佛菩薩不肯捨棄他,一定要幫助他,教導他。他接受雲谷禪師教導之後,真的是日行一善,有時一天行十善。以後善的果報現前了,他信心具足,認真去做,決定不著空。心地清淨,不圖享受,知足常樂,不著有。空、有兩邊不住,與《金剛經》所講的理論與方法皆相應,他當然生實信。   世尊告誡我們,生實信的道理在此。我們想想,確實很合情、合理。要緊的是要回頭認真反省,自己有沒有具備這兩個基本條件。若具備,要繼續努力,此生有成就的可能;若沒有具備,有緣聽到這個法門,因緣也很殊勝。換言之,善根福德雖然還沒有成熟,已接近成熟;亦應好好努力培養,同樣能夠成就。由此觀之,我們大眾個個都有分!   >>續載中… …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美國,「華藏講記組」恭敬整理。)

台長: 果前
人氣(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淨空大師開示錄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99)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有人在國內宣揚另一種淨土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