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6 16:15:07| 人氣18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1633-『三不退之學說』有幾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標題:『三不退之學說』有幾

眾所周知:『三不退』者,指(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不退失;(2)行不退,於所修之行法不退失;(3)念不退,於正念不退轉。至於『三不退之學說』有幾?依《法華義疏》開示:經文直言於無上菩提不退轉,但舊明有三種不退,一位不退;二行不退;三念不退。然而釋三不退不同,凡有『四說』。何等為四?即
(一) 『位退』,十住前六心假解未立,退菩提心為二乘;七心以上假解已立,名為菩薩,獨成性地,此免位退。『行退』,初地至六地此中諸人,習行有時不進名為行退;七地則無此行退也。『念退』,第七一地或起愛習猶有功用名為念退;八地已上入無功用道,永無三退故名不退轉也。
(二) 『位退』,外凡六心名為位退;七心已上稱位不退。餘二(行退、念退),不異前釋也。
(三) 習種性名『位不退』。道種性解行純熟謂『行不退』。初地已上得無生忍,不復生心動念名『念不退』也。
(四) 言有四種不退:(1)十信十住是『信不退』。(2)十行是『位不退』。(3)十迴向是『行不退』。(4)十地是『念不退』。
由此觀之,言三不退者,有如是『四說』不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因經論不同難可詳會,如同《本業瓔珞經》云:「十住第六住猶退作五逆,況復二乘?而十信第六信名為不退心,則知六信以上便是不退。」《地持論》云:「種性菩薩或進或退,則與本業大意略同,然多是外凡第六心免位退也。所以知然者,十信中前五則是五根未立,第六稱不退心,五根既立故後得不退,則知六心以上無有退也。」又《攝大乘論》明:「一阿僧祇劫修行,而舍利弗六十劫行道,六心中退中者,此則是仰學六信猶未登六信也。」而《瓔珞經》云:「六住退者。」龍樹釋此語云:「欲怖地前菩薩令速入初地故云退耳,其實不退。今經云不退轉者。」《法華論》云:「蓋是八地已上不退位人也。」《釋彌勒所問經論》云:「得內分功德為不退;得外分功德為不轉。」又云:「得智慧為不退;得功德為不轉。」又云:「得般若為不退;得方便為不轉也。」《法華論意》云:「八地無功用,不為功用所動,復不為上地所動,自然而行故名不退也。」
總而言之,此『三不退』配於菩薩之行位,依諸宗而異:(1)若據『法相宗』,則依萬劫修因,入十住之位,雖識觀成就,無復退墮惡業流轉生死之位,謂之位不退;既入初地成就真唯識觀於利他之行不退失,謂之行不退;八地已去,得無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海,謂之念不退。(2)若據『天台宗』,自別教之初住至第七住為位不退,此間斷見思之惑,而永超三界之生死也;自第八住至十迴向之終為行不退,此間破塵沙之惑,而不退失利他也;初地以上為念不退,斷無明之惑,而不失中道之正念也。(3)若據『天台宗』,如配之於圓教,則自初信至第七信為位不退;自第八信至第十信之終為行不退;初住已上為念不退。是故《觀經妙宗鈔》曰:「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07年3月12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http://myblog.pchome.com.tw/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club.yam.com/club/Learning/Religion/famscl/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台長: 果前
人氣(18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玩動漫(電玩、動畫、漫畫、同人) | 個人分類: 學佛心得分享論叢 |
此分類下一篇:1634-何等為『四方便』
此分類上一篇:1632-何等為『三止三請』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