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下半場尾聲了,時間所剩不多,分數仍落後不前;我快步運球、一邊招呼隊友快速往前場衝。
我負責控球,跟我一道打後衛位置的是李主任。
兩人一起越過中線,交叉走位時,他隨口拋來一句:「一個、一個來!」我點點頭,報以會心一笑。
那場球後來怎樣,我已經不記得,但那句「一個、一個來」卻一直銘刻在心。
稀鬆無奇的一句話,卻有無限的力量在。
不是嗎?
球只一個,攻籃當然也只能一次一個,再急再趕也無法一次投兩球三球。
在這被限定的格局裡,最高的境界、最完美的表現就是:一次一個。這就是最好的了;還想更好,那便是貪、是奢求、是妄想,而妄想只會壞事。
原該如常慢慢走位、再覷空出手的,因為貪、因為趕,於是倉促出手,豈不徒增對方反攻機會!
因此努力地處理好每一個球,穩穩地掌握住每一次得分機會,這才是最該做、也是最好的表現。
如果時間不及、追趕不回,輸了就輸了,我們已經盡力;如此穩住至少不致於潰不成軍。
在逆流裡力爭上游原就十分不易,我們該做的能做的只是用力划好眼前每一槳,瞻望前程、回首來路、都會招致覆舟的厄運。
這時候,不管過去、不管未來,只管現在。
什麼叫過去?
上輩子叫過去、小時候叫過去,去年、上個月、上星期是過去,昨天是過去、前一小時、前一分鐘、前一秒、前一剎那也全都是過去。
在球場上,跳球開賽以前是過去;到了下半場,上半場也成過去;甚至剛剛得分、剛剛失分、剛剛誤傳、剛剛漏球…那些剛剛發生的事,也都成過去;不要讓過去的得意與失意成為現在的負擔。
同樣的,也不要讓未來的期待與擔心改變了現在的步履。
上半場打不好、剛剛打不好,要不要修正?要不要檢討?
要!但先得打下去、打好這一球,分析、思維、探索,是球賽完以後的事。
現在只做現在的事。
「現在只做現在的事」-說來簡單,好像理所當然地就做得到。
真是如此,現代人的大多數病症就能不藥而癒了。
現代人的病大多是急出來的、憂出來的。會急、會憂便因為人在這裡、心在未來。
跟投籃一樣,一次只能投一球。人的心,一次也只能容納一件事。
三國演義裡有個龐統,才略僅次於孔明;能夠同時耳聽幾個人報告公事、手還不停批擬公文,口裡還能對報告人質疑指示;這和鍾阿城小說裡的「棋王」,可以同時和七個人下「盲棋」,毫不錯亂一樣,都是「異人」、「奇人」;正常人只能一心一用,一心二用便要發急、便無法安心,心不安如何成事?
試想想:期中考時,這節考英文,心裡卻想著下一節的會計沒念好,這如何能夠把英文考好?
就是平常夜裡溫讀課業也不該讀這想那。手上讀著是數學,心裡卻掛念著經濟學;待到擺下數學、翻開經濟學,企業管理又在那裡吆喝招手。
只要專注眼前、不管過去未來的決斷力沒有培養起來,再完美的讀書計劃都要落空,因為心情跟時間被過去、未來分割得走馬燈一樣地恍惚零碎。
明明計劃好今天晚上讀的科目、明明安排好這一小時的課程,臨要實踐、卻又再重新安排;才剛剛安排好、卻又再推翻重排。總以為還有更好、還可以更好……,
心都放在未來,不覺地把人從現在抽離去了。
據說,阿爾卑斯山山徑旁都有標牌,告示旅人:「慢慢走!好好欣賞啊!」
入得山去,不能只顧奔赴三角點找標高牌找折返點。遊山只顧趕路,就像小孩遠足一樣,一路問:「到了沒?到了沒?」好像到了那裡才開始遠足,完全忽略了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即景即興。
人生也是如此,人生的目的涵化在人生過程裡。可以定方向、可以定目標,但不要只知往目的趕。
掌握方向、確定目標,接下來的只是盡力去走好眼前這一步,不要管還有多遠要走。
只要盡力、專注於眼前腳下,每走一步,便有真切踏實的生命感受。
只追著目的趕,便似乎目的未達,一切便皆落空、生命全無價值!
現代人空虛漂浮的感覺就是由於只知追求,而不知安住。
原是追求成績、學位,再則追求財利名位;追到手時卻又罔然若失,似乎非所欲求;於是汲汲繼繼追求。
並不是成績、學位、名利有什麼不對,不對的是那種追逐成性、甚至不知要追逐什麼的盲動,形成了現代人不安的根源。
這種漂游虛浮的不安定感其實並不難破除;只要活在現在。追逐明天、期待未來是人類絕不會忘記的本能,但必得充實安定地過現前一刻,才能累積為美好的未來。安住現在,做好這一刻該做的,就是對生命全程最妥切的運用。
不要趕路,不要怕浪費時間,不要為了節省時間而想一下子做完幾件事,那樣是把事做完,卻沒有真實的感受;節省了時間、卻浪費了生命。
吃飯,就專心吃飯吧!不要想其他。
走路就走路吧!不要做其他的事。
現在正在讀這篇章,其他的就讓他們等一等好了!
讓心,安住在現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