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一雙慈悲手,摸的人心一樣平
其實整句詩是[心能轉物即如來,春到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慈悲手,摸的人心一樣平],可是我讀到[自有一雙慈悲手,摸的人心一樣平],就覺得很震撼,感覺卡住了又好像無邊無際的,又是慈悲手又是一樣平,想說人心怎麼會是平的呢?可是有慈悲手就可以平。
人心是不一樣平的,是外境,自己有一雙慈悲手﹝比喻﹞是自己。又其實學佛很忌諱說[我],因為[我執][分別][計較]。用鏡子來形容最貼切了,鏡子裡不管映照著山河大地木石草樹都是一樣平的,沒有分別。
還是想說說[外物]﹝人心﹞有高低輕重凹凸大小長短,可是如果能如同[鏡子]映照萬物一樣,雖有高低輕重凹凸大小長短之外相,可是卻都是鏡面一樣的平而等的沒有所謂的高低輕重凹凸大小長短。
我們的眼睛攝象萬物外相,與意識和合,若能波瀾不興這當然是很高定性的境界,若意與境轉、識如瀑流那就隨波逐流不能自己而不自知了。而在這逐流的過程中自己以為自己掌握著自己,實則被自己身體的眼耳鼻舌身意識的慾望左右。如貪圖美色、美音、美香、美味、暖感而意與識為滿足前列各個慾望而驅使身體追逐滿足各個慾望而循環不已,這就是佛家說的小輪迴,慾望成了自己身體的盜賊,搶當了我們自己身體的主人,而真正的[妙明真心]我們反而不認識了,所以我們把滿足自己慾望而驅使自己身體的這個我當成[我],我們就是這樣的迷失、顛倒了。
[心能轉物即如來],心隨境轉就是隨波逐流,若能轉物、轉境那是一種功夫。如來是如如不動的妙明真心,常寂不動而照、常照不動而寂,不會像眼睛看到就意亂情迷,當然妙明真心沒有[身體:眼耳鼻舌身意識]又或者這如蒼海般的[妙名真心]如一粟的[身體],身體對妙明真心來說是一種殘缺,妙明真心對身體來說是一種完美,妙明真心因身體的殘缺而更見完美。
[春到山花處處開],其實處處都有花,只是要在春時與之和合,才有花開處處。若說[冬至山花處處無]這就讓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因為有花說花人人都懂,但是無花說花、無花可見就讓人難以眼見意會了。
所以總的來說,心要能轉境、轉物是我心主動,外物皆是因緣合和某種程度上是不動的﹝雖然它一直變動﹞,我們要能練就轉境轉物的功夫,那這世間萬物的高低長短凹凸大小輕重就都依樣[平等]了。
再追加一段好了,生前,這世間的種種的變動對我來說[不動];死後,這世間的種種的變動對我來說[不動],把上面的公式套進來說:這一生中,這世間的種種的變動對我來說[不動]。
======================10906080722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