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掉牙的故事:「從前某農夫有三個兒子,年紀也都不小了,可還是整天游手好閒、無所事事,全靠父親的辛苦勞動養活。老農一天天地老去,家道日益難以維系。臨死之際,奄奄一息的老農把三個兒子都叫他床頭,囑咐他們說他留了一些金子在後山。不過他還沒等話說完,就斷氣了。
不久,三個兒子便開始起摸黑在後山尋寶。三天下來,他們挖遍了個後山,可是連銅錢也沒有一個。再接下來的十天、一個月、兩個月也是如此。他們從春天挖到了秋天,幾乎失盡了信心。看著被一遍又一遍翻起的土地,大兒子突然悟到了一些什麼。難道父親不是想告訴我們要勤勉地工作,把後山這些地耕好犁好,然後打下了的收成,不就可以換金元寶?
從此,三兄弟一改過去懶散的生活,精心開懇後山,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紅火。」
智慧的積累,像極了這三兄弟。還沒有智慧時什麼都不懂,人云亦云,從不去想這件事倒底是為什麼對,也不想那件事為什麼錯。像故事中三兄弟每天游手好閒,不去工作,吃著老農給的一切。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思考的人就是老農,每天思考著問題,幫他們分辨善惡真假,並憂慮著這些「游手好閒」又不會獨立思想的人們,在他們死後會怎麼樣。不過,既然他們還沒有智慧,就不會想到要問為什麼,要去獨立思考世事:這些事一直是對的,現在當然是對的;這些事一直是壞的,現在當然是壞的;父親一直把錢給我,我當然不用工作。總有一天,老農會死的,智慧會流失的──至少會坐吃山空。於是老農告訴那三個孩子,在後山那裡,他埋了真理這塊金元寶。
他作這件事,起碼要思考三個問題:其一,他們到底是不是懶到連金元寶也不想找呢?其二,他們會不會在找金元寶的途中放棄呢?要知道,那裡根本沒有金元寶,金元寶是長在他們將來種出來的樹上,所以第三個問題就是他們有沒有這個悟性發現老農所謂有金元寶的含意。幸好,人不是天生懶惰的,他們總想追求些什麼,以前有老農給他們的金錢時他們追求享樂,現在老農死了沒有遺產,毫無疑問,他們只好追求那老農留下的金元寶。第一個問題老農有信心解決,但是他的孩子很可能半途而廢,最後餓死或窮死的──第二第三個問題老農只好碰運氣
為什麼老農想他的孩子辛勞地自力更新,而不享受人生快樂地過人生?一方面他沒有什麼遺產,另一方面拿著別人給的錢過活和自己賺錢過活,根本就是兩回事──同樣地,別人給的真理和自己追求真理也是兩回事,前者叫做知識,後者叫做智慧。知識是死的,一個個條子框架套死住的;智慧是生的,生命力旺盛的,會不斷改善他的想法,不斷地進步。舉個淺白的例子吧,拿著父親錢過日子的人是執絝弟子,他們不懂得賺錢,也不懂得進步說要發奮,只會坐吃山空。富無三代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父親越是富有,兒子越發沒有心思去自立更新,於是就更墮落;不少有志向要獨立的年青人(在這個程度上的反叛心態,是值得贊同的)卻剛剛相反,他們精但求更精,因為在這個市場中不進步不創新,就會被淘汰。坐吃山空的知識又沒用又會未落,而生機蓬勃的智慧永遠進步,生生不息。
老農死了,化成泥土;哲人死了,智慧化成書中的知識。懷著希望的年青人,尋找著老農在後山埋著的金元寶。他們有信念,有衝勁,他們堅信這裡有一塊金元寶。後山無窮的土地好比茫茫的書海,他們要尋找真理這塊金元寶豈是易事。為了這塊閃閃發光價值連城的金元寶,他們「摸黑在後山尋寶。三天下來,他們挖遍了個後山,可是連銅錢也沒有一個。再接下來的十天、一個月、兩個月也是如此」。可以想像,在日出時,他們邊挖邊流汗邊想:「這金元寶一定在很神秘的地方,我們要好好再找。」,天黑了月亮高掛時,他們邊回家邊想:「都挖了如此多泥土了,可能明天就找到了。」於是明天又來挖。
不過,這樣的心情很難堅持的,他們會懷疑這裡根本沒有金元寶或者真理而半途放棄。事實上,後山這裡根本沒有實物的金元寶,正如世界上沒有實物的真理(那些實物叫知識),只有當他們在書海上用汗水與辛勞種出智慧之樹之後,才會發現這樹結出的果子可以換真理。得不得到金元寶,在尋找的過程上是關鍵。要是盲信迷信,把父親的話當真理,他們會把後山的土地都挖了,發現沒有金元寶,又再重新再挖,最後還沒有挖出什麼就餓死了;要是他們太少信,老早認為他父親說的是騙話,他們就不會覺悟到父親所說金元寶的含意,而去了行乞討點飯,或苟且偷生下去,怎會「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紅火」?幸運地,老農的兩個兒子沒有迷信,也沒有無知得過早下結論。最後,有一個人覺悟了,「難道父親不是想告訴我們要勤勉地工作,把後山這些地耕好犁好,然後打下了的收成,不就可以換金元寶」。他們發現在滲滿汗水的土地,間接地抽象地蘊含了金元寶。追求真理的人也一樣,當他們看遍了所有的書之後,會發現真理不在這些書中,而在自己在這些書中種出的樹中。那顆樹叫智慧,結出的果子可以換真理。得知這些,誰人不會「精心開懇」這「後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會得出什麼樣的果子。真理沒有一個樣子,但是智慧之樹多汁的果子,就是往真理最近的道路。幸福的生活就在這裡。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