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07 22:53:21| 人氣11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倚靠•我的自由與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一陣子長達好幾個月的不安、焦慮到達了極點,

身體出現了反應訊號,

淺眠、焦躁、放空、腹悶、頭漲~~~~~~~~~~

對於未來不確定性、徬徨的焦慮、

對於孤單的焦慮、

對於死亡的焦慮 、

對於生命存在意義的焦慮、

對於小女孩必須要長大的焦慮、

無處可躲、無路可逃了..........................

所有的焦慮,在這幾個月,到達了巔峰,

在心裏,有一段時間,

是想與人隔絕的,是無力與半生不熟的人應對,

時常有欲振乏力之感。

 

跌到很深很深的谷底,

慢慢的回升了,

絕境之處逢生蓮花,

在這過程中,也有了一些看見,

 感覺有點像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這幾天的我,有點像是壑出去了,

想就想、不想就不想,

以前,不想跟誰說話,靠近,想要搞孤僻,

心中還是會有一些掙扎、猶豫、好心、不好意思,

担心別人的眼光、不認同,

前一陣子,

突然轉了個彎,

覺得,

幹!

我就是不想跟誰說話,

我就是不想跟誰靠近,

我就是想搞孤僻,

結果這樣,反而更真實的靠近自己,

可以更完整的和自己在一起,

可以更勇敢、更真實的呈現自己的聲音和意願,

不管對方怎麼想、怎麼回應,

至少,我可以做的是,我先善待我自己,

而那份對人的抗拒和排斥,

覺得自己被誰勉強,被誰牽絆、被誰綑綁住,

其實那條繩子,不是別人拿來綑綁住我,

而是我拿繩子綑綁住自己,

讓自己不得自由,

生氣、抗拒,有一部份其實是對自己,

其實,彼此要先自由,

愛,才可以流暢的給與收。

 

人普遍共有的經驗是苦樂參伴、輪迴著,

咡見、看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與担心,

即使看他已經什麼都有了,過得很好了,

但又會有別的担心跑出來!

多懂了一點,抱怨、受苦,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的苦,不是與眾不同的、不是怪異的、

不是特別的、不是過於浮誇的,

人生來,本來就有喜樂,也會受苦,

喜樂,我們接受,

那對於苦、對於無常,為何又要如此抗拒,而不坦然接受呢?

花開、花謝,

緣起、緣滅,

生生、死死,

是自然的定律,

如果苦是普遍人世的經驗,是人生必經的歷程,

有什麼方法可以轉化苦,轉化成有效率的受苦?

而不是無效率,只能躺在地上哎哎叫、漫無目的與止境的受苦?

最近看了好幾本佩瑪•丘卓的書,

喜歡她提到的一個觀念,

她提到輪迴,

輪迴,不只是死了之後的來生,投胎……….

在身而為人這一世中,

如果你持續性的受到情緒、過去經驗、未來担心

不斷的牽引,

複製同樣相似的行為、情緒、思想、言語,

其實,在你這一世中,

已走在輪迴之路了,

解脫,不全然是離苦得樂,也不是死後的事,

而是在這一世中,

你是否能走出這一世的習性、慣性,

走上自己的道路上,

面對苦難、喜樂,都能接納、放下,

這才是真解脫。

她也提到,

我們有一種根本上的誤解,

 

總以為自己應該變得更好,

 

應該改善自己,

 

脫離痛苦的事物,

 

而且以為一旦學會如何脫離痛苦的事物,

 

我們就會變得快樂起來,

 

我們共有的這份無明和誤解,

 

便是令我們不快樂的原因所在。

之前的我,不斷透過各種方式,

來讓自己更開闊,

這在某個時期是必要的

但現在我持續的沈浸在這些世界當中,

 

期待自己更好、更進步、更開闊,

 

也意味著,

 

我認為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好,

 

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我一直在追尋一個更好的境界,

 

我對我的現狀、對自己不夠接納、不夠仁慈,

 

我追尋一個更高的境地,

 

無意識以為透過這樣的過程,我可以避苦得樂,

 

卻忽略了紮實回到生活中好好生活,

 

忽略了,苦是人生經驗的一部份,

 

忽略了,去接納苦、轉化苦、與苦做好朋友,而不是矯正苦、抗拒苦,

 

我一直尋求外在的,

 

卻常忘了從內追尋、安定,一切本身俱足。

 

 

當一直往外尋求身心靈成長,追求一份更好的境界,

 

誤解以為得道了,從此人生會更順暢,

 

其實就是一份執著,

 

是一份誤解,

 

當執著一生出,苦就產生了,

 

即使你是在追求一個良善的境界也是一樣,

 

追求身心靈成長,

 

最重要的仍要回歸自身、回到生活,

 

要學的是接納一切如是

 

不論樂、不論苦,來了、受了、然後放下,

 

原來,老子、海寧格的無為

 

是一份很深的人生境界,

 

那是對生命所有發生的一切完全的接納,

 

對生命所有一切開放,

 

對生命說 ”YES”

 

之前身體出現許多反應,包括腳麻,感到踏不到地,

 

那是一份徹底的恐懼,

 

對於死亡、孤單,虛無的恐懼,

 

這份紮實徹底的恐懼,

 

完全瓦解了我,

 

人,是如此的無依無恃,

 

人,可以依靠的是什麼?

 

親人、愛人、會離開,

 

物質,生不帶來,死不帶走,

 

我,也會走,

 

人,可以依賴什麼?

 

未來,如此充滿不確定性與徬徨,

 

未來,我可以依靠的是什麼?

 

知道自己什麼都無法依靠,

 

恐懼尤然而生,

 

恐懼過頭了,

 

在乍現的清明片刻,安靜下來,

 

才開始懂得,

 

人,本來就無依無恃,

 

可以依靠的,

 

是那一份內在自性,

 

也就是我的中心,

 

那是我所可以依靠的穩與定,

 

外界即使在動蕩,

 

透過呼吸、覺察,

 

我回到自身,回到自己的力量,

 

覺察自己是37歲的大人,擁有力量、自由與自主,

 

而不會落入45歲的小孩的害怕與單薄。

 

如果未來的一切都要確定,

 

那就限制了生命許多的可能性和開展的可能,

 

所以接納現在,

 

也包括與那未知的、不確定、無依無恃共處、和諧共舞,

 

生命,才有開展的機會,

 

所以,來許個願,做個決定,

 

願我時時刻刻在當下的每一個片刻,

 

去感受、體驗當下每一刻的真實感受,

 

讓這份經驗、如實、存在的流過身上每一個細胞,

 

流過,

 

就流過了,

 

願我時時刻刻記得,與自己和解、善待自己,

 

放下執著,回到清明,回到愛中,

 

記得一切本身俱足,記得自己是有力量的、

 

願我時時刻刻與那無依無恃、和未知的和諧共處,

 

願我明了人生是充滿不確定性、無常、與受苦的,

 

當有快樂、喜悅出現時,

 

我也要去捕捉、淋漓盡致的體會其中滋味;

 

願我時時刻刻記得,

 

若再跌到谷底,再次欲振乏力,也是正常的,

 

就穩穩的接住自己,

 

就好;

 

當反彈及高昇再次來臨時,

 

我也可以不執著,不怕失去,

 

讓所有的一切都回歸到我的內在自性。

 

 

 

 

 

這是佩瑪•丘卓在著作裏的文字,

 

有幾段話,還滿喜歡的:

 

 

仁慈可能意味著即使修行多年,我們仍然憤怒、害羞、善妒、充滿無價值感,

 

因此重點並不在於改變自己,

 

禪修的目的不是要把自己扔掉,

 

變成一個更好的東西,

 

而是要學會跟自己的真相和諧共處。

 

 

 

把輪迴的哀傷與痛苦持於心中,亦不溺斃其中,

 

也把大日如來的力量和洞見安置於之中,

 

然後精神勇士就能泡出一杯上好的茶來。

 

 

 

給予就是不執著,

 

不執著任何事物就是給予。

 

放鬆執著的習性。

 

 

 

一旦放棄想把事情做好的期待,

 

也放下了怕事情會做錯的恐懼,

 

我們會發現成功和失敗都是可以被接納的。

 

 

 

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執著,

 

就是快樂的根由,

 

我們如果能承認自己什麼也掌控不了,

 

自由的感覺便出現了。

 

 

台長: 晴天娃娃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1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好書分享 |
此分類上一篇:我的小探險

熊媽媽
好深的一篇文章
要破除"我執"真的是很大的功課
隨緣,八苦都是以我執為基礎,
能看破執著,這些苦也就渡了
隨緣也自然產生了

剛開始我還以為你上了淑華老師的渡苦
我們一起加油
2011-08-08 10:32:1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