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1 04:37:45| 人氣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沒有結論的句點—建構一個關於洄瀾的想像之後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後記—沒有結論的句點

說沒有任何情感與感觸,單純的選定一個題目、一個地區來完成這份兩萬字的報告,是騙人的。

或許很深層的原因在於那次從台北放逐到花蓮的日子。於那大洋之濱的絕境之中,在對月光海的凝望、七星潭的清麗舒闊、單純的人情、很高很高的天空仰望、高山的重嶺雄壯、縱谷間的奔跑,一切都顯得輕微而渺小,在那裡重新找回一股回來,在這城市生活的勇氣。並且視之為大二上最珍惜的一次感動。或許是由於這份曾經給予我寬慰的感動,於那塊土地與人情之中,投注了於日光逐漸遞縮間的凝視。的確,這麼一次的洄瀾記行並不能構成些什麼生命中的至重,甚至其實是一次有點意外的出走。但我仍想說些什麼,記下些什麼。想試著留下這份很短暫,卻深刻的一次記憶圖像。

當空間與生命情感牽扯上時,那麼空間就不會僅是單純的固定容器。

從九月下旬提出企畫書至完成報告前後歷經三個多月,幾近的佔據了所有二上的日子。於是我的生活瀰漫了關於洄瀾的感性與理性—閱讀資料的感動與思索架構的想法碰撞。隨著文字與想像,我的時光地圖拓展至中央山脈以東,我的情感空間也跟隨著走到太平洋之濱,凝聚於七星潭的日出之中。

開始建構這份關於洄瀾的想像,名為想像是因為情感的投注大於實際層面的調查生活。很喜歡洄瀾這個字眼,彷彿可以將她的土地與人情做了最親密的結合,那是種關於眷戀與離開的游離不捨。想起了那次最後矗立於太平洋與花蓮溪的交界,天色近昏,看見了兩百年前來此地的人們所見的波瀾,於我離開之際。

在不斷藉由文字資料去重新詮釋這份企畫書的空間時,其實最能牽引其感觸的就是文學那部分,從這些文字的構築中試著去體會他們的情感。讀到楊牧的「不知道六月的花蓮啊!花蓮!/ 是否又在謠傳海嘯」,彷彿也跟他站在西雅圖的海濱,孤獨而珍惜的凝視遙遠的太平洋彼岸,一種最深情的呼喚。所以在這份空間的論述中放入了自己很愛的文學,即便建構的過程中,不斷的告誡自己這是份社會地理的論述,卻仍難免將自己的情感丟進這浮沈的文字堆中。所以放棄了身為研究者應當恪守的理性界線,即使這樣可能導致這份報告的視野侷限,侷限地讓她凝固在那個帶給我寬慰的秋季天空中。

於這長達數月,在東北季風不斷侵襲這島嶼,在溫度不斷於15度C的浮沈,在行走並且生活於這個台北城之間,我的凝視目光形成三角—台中、台北、花蓮。建構關於洄瀾的想像期間,等同的想起同是島嶼中央的,同是情感上眷戀的台中。建構著關於花蓮的離鄉與游離之間,同樣的重新省思關於自身游離在島嶼北端與想念中心之間。或許正因為這樣情感上的矛盾無解,同樣的這份論述從開始至終章,其實是沒有結論的。或許僅能視為自己介入一個空間過程,一份情感的切面。

大一下我在台北建立關於自身故鄉的想像,而今,又在台北建立這份關於洄瀾的想像。時間不同,空間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帶著眷戀與嘆息,執筆走向句點。

該劃下句點了,我想。


初稿完成於2006/1/7 凌晨1:43



註:原文共約兩萬五千字

台長: Eous
人氣(5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