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14 10:36:42| 人氣36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與鷇音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果有言邪?
        其未嘗有言邪?
        其以為異於鷇音,
       亦有辯乎?其無辯乎?

       ~~《莊子‧齊物論》~~




     圖:宋。馬麟。靜聽松風圖。故宮
文字,通常只能傳遞出已知的事物:你所讀過的文章,你所見識的人事,或者一切你信以為真的知識,乃至曾經聽過的謠言或奇聞軼事。

在〈文字桃花源〉中,我曾說文字會自動轉化你落筆時的初衷,使偏執者冷靜、火灼者沈澱、晦暗者光明,似乎與今日之論調背道而馳。是的,文字或許會在書寫的過程中,引領歷經幽谷的你,飛向蔚藍的晴空;然而,那是光明卻已知的藍空。彷彿侏儸紀公園的翼龍,無法飛越已知的世界。文字和語言,並不能向你呈顯未知──除非,你打破語言的一切邏輯與限制,而仍能領會其意義。

換言之,文字只能帶領我們前往情感的桃花源,那個古老而易於理解的美麗天地,卻無法展示超出知性可理解的的啟示新天地。

因而,若擁有語言文字的才華,是幸亦不幸。它或許可以為你的人生增添可看性,卻未必能使你獲得深刻的豐富。文字是種呈現的工具。一如解析度高、畫質清晰的彩色螢幕,忠實呈現你一切優點與瑕疵,歷歷在目。然而,它卻不能呈現你所沒有的東西。因此,文字作為才華,一旦耽溺,世界也就到此為止了。有如一台高品質的電漿電視,日夜重播著同一部電影。
大學修習《楚辭》的那一年,遇上學識淵博、日新又新的好老師,使得文字乍看艱澀的〈離騷〉,可以讓我在期末考前一夜,為其情真辭美而感動落淚。屈原出神入化的才情,曾如此令我衷心折服;也明瞭他之所以得為中國文學典範的緣故。後來,年事漸長,竟爾看清屈騷的困隘,不在辭藻不美,也不在情意不真;而是在於──勉強地說,是缺乏了那種通達無礙的智慧。

智慧二字,說來平淡,其中真意,卻令無數哲人競折腰。在追尋真理的過程中,哲人們或者進路不同,或者方向相異,又或者表達方式與能力各有千秋。因而,眾哲人雖競相逐鹿中原,然中原的相貌,卻隨人所解,以致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有些哲人的話語雖不以文采見長,但字字鏗鏘,十足刻骨的深度;如克里希那穆提,透過一再的質問與反詰,直逼生命的核心。當然,也不乏哲思與文才兼具的哲學家,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莊子、超人的尼采,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羅素和沙特。

文學家呈現已知,而哲學家挖掘未知;精采的呈現需要才氣,挖掘未知則需要勇氣。已知餵養安全感,而未知帶來冒險的新鮮感。然而,冒險之後,歷險的精采能否充分地傳達呢?在柏拉圖的洞穴譬喻中,同伴之所以不相信那第一個離開洞穴、看見井外天地的人,是因為他們太需要安全感,還是那名外出者的表達能力有待加強?

好的思想,可與好的表達工具相得益彰。缺乏表達能力的思想,難保不會在傳遞的過程中走味;離開深刻哲理的語言文字,又與鷇音何異?作為表達工具的語言才華,倘若沒有自覺地使用,終將淪為刻舟求劍的小聰明。

而濯足長流,日夜滔滔;舉足復入,已非前水。

台長: 長風
人氣(364) | 回應(1)|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予豈好辯 |
此分類下一篇:鷇音之音--簡覆語冰室主人
此分類上一篇:削髮不為尼──非我になっ&#

語冰室主人
我不太能認同「文學家呈現已知,而哲學家挖掘未知」這樣的論點,語言與哲思曾經有一段混沌曖昧的狀態,在最初的階段是,我相信在最後未知獨獨的領域裡也是。關於語言與思想的關係,心理學應該有了一些具體的結論才是(不過別叫我去看那些書),依我的意見,靈明的思考或許能夠帶領我們電光一閃闖進未知的領域,然而真正拓荒踽踽前行卻只能是語言具體化之為文字。

文學與哲學領域的劃分是近代學科興起才發生的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是二而一的事,這是歷史事實,然而也可能昭示某種意義,我相信聰慧如你是能夠再進一步思考的,太麻煩的哲思我也做不來。
2005-12-15 09:02:19
版主回應
Good points. Let me reply it after tomorrow...^^
2005-12-15 15:59:0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