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寶】
※※※
一直記得,在窒悶難受的午後,高中老師一張殷切叮嚀的臉孔。老師緩慢而深沉的說:「大學是一座寶山,進去了,不怕看不到寶藏,就只怕空手而回。」在台下,抬著頭望著老師傻楞楞的我當時並不知曉老師所企圖告訴我們的事情為何,心想大概也是個老頭內心的嘮叨罷了。
而後,便把老師的這句話,拋諸腦後。
在升大三後的某個寧靜的夜晚,四周寂靜,剩下唯一的音樂聲響陪伴著我夜讀。為了翻找大二所記錄的筆記,翻找著筆記本。唰唰唰紙張來回翻梭的同時,一疊塗滿畫以及寫滿字的紙張嘩啦啦散落一地。
我好奇地拿起一頁,那時彷彿某個記憶的水龍頭被扭開,記憶就這麼一點一滴的流出。是呀,是我最愛的通識課。
※※※
還記得,看到作家論佳作的海報,是在課堂與課堂中間短暫的下課十分鐘,匆忙地走過一瞥。當下,我被斗大的標題吸引,於是便停下腳步觀看究竟會有哪些作家老師。張曼娟、廖輝英、廖玉蕙、鄭清文、李喬……,每往下讀一位作家的名字,心中便暗自欣喜,我一定要選到這堂課。
從高中時起,寫作便佔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或許偶而的文學創作受到肯定就可以開心好一陣子;但上大學後,隨著課業的繁忙(或許是藉口?),創作量銳減,也漸漸感受到創作的瓶頸。或許,這堂課可以帶給我不同的視角,知道如何欣賞文學、創作文學。
作家論佳作開課當天,是在法學院七樓上課。我特地早到,選第一排的位子坐下,為得就是可以就近看到喜歡的作家。在老師還沒進來之前,教室顯得悶熱而吵雜。而後,全場頓時一片鴉雀無聲。
是曼娟老師進來了。
曼娟老師不僅是名作家,也是位好的老師。有些話語,至今還是令人玩味。曼娟老師優雅的說:「文學是把兩種不同的東西加以藝術化,一種是把人們所無法了解的心靈狀態表現出來,另一種功能是試著消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是呀,文學何嘗不是把人們的心靈狀態表現出來?自從我一開始寫文章時(不敢自稱創作),便以為,寫作是可以記錄下社會的種種,反映著社會人生百態,藉著寫作可以使人透視人們內心那幽微的一面,甚至是脆弱的那面,譬如愛情。
譬如愛情,就使我想起廖輝英老師。
老師對於小說的定義,亦即「小說的作者是人,人生的作者是神」令人印象深刻。而對於愛情,更是透徹,例如「愛情最大的特質,就是變」。世間上的紅男綠女,對於愛情,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變」可能是唯一的相同感受。男女朋友會分手、老伴會過世、男友劈腿……,在在印證老師對於愛情的觀點。
對於廖輝英老師,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上課講解油麻菜籽時,哽咽的聲音,以及頻頻拭淚的動作,令人動容。究竟是曾經在記憶中不可抹滅的那段回憶呀,企圖將其寫在書中,企圖徹底封印。但是為了教學,老師詳實地恢復當時場景,講著講著便哽咽。
當時的我,是震驚的。是呀,我也曾經那麼痛過,在痛苦中將血淚淬煉出一字一句化成文章,至於文章得不得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我了解老師的感受,在台下的我,聽得動容。
下課後,我特地留下請教老師:「因為上大學後,閱讀量銳減,靈感亦銳減,該如何克服寫作的瓶頸。」老師告訴我:「一個好的小說家必須具備經驗、創造力、歸納組織力。但是,只要擁有其中兩種,就能成為好的小說家。其實,小說是從非小說處來,也就是從人生體驗而來,只要時常閱讀文章,將獨到之處寫下來,從抄寫的段落中將精彩的部分銳化、吸收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相信你的靈感便能源源不絕。」
聽完老師的建議後,彷若打通任督二脈,得知該如何克服瓶頸的訣竅。結束與老師的談話,我私心地詢問老師是否可以拍照,而老師亦親切地答應。在快門按下的那一瞬,老師的手如母親般的搭上我的肩膀,異常溫暖。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群作家曾經在文學的殿堂中,引領著摸索中的孩子的神情,如此認真。
除了作家論佳作,在我大學時期所得到的另一件寶藏即是慷玲老師的文學經典選讀。得知有文學經典導讀此門課,是在選課清單上,搜尋關於文學類或者哪一類別的通識沒有選修過,赫然發現,原來學校也有開這麼一門有趣的課。點開授課大綱,發現文學經典選讀以悲劇人物為主軸,展開一連串從古自今的悲劇,而悲劇,總是令人感動。當下,我心想,或許這又是另一堂可以令我感動的課了。
文學經典,藉由一連串的悲劇人物開展,如被宮刑的司馬遷、滅九族的李陵、家道中落的李將軍、逐日而死的夸父,以及電影三更之回家、霸王別姬、大紅燈籠高高掛。
首先,老師先以《史記 報仁安書》破題,使我們知曉司馬遷企圖為李陵辯護的心,以及被處以宮刑後的心境,文末以「悲夫!悲夫!事末易一二為俗人言也」做結,足見司馬遷因為替降於匈奴的李陵辯護而招致宮刑之鬱鬱寡歡。
另外,老師由李陵《答蘇武書》的不同面向切入李陵投降於匈奴一事,文中處處可見李陵身處胡地生活的不習慣,不禁使其淚下。至於被誅殺九族以及流放一事,李陵在文中吐露:「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辜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更可以看得出李陵心中的悲慟了。
有趣的是,老師進一步介紹司馬遷《李將軍列傳》,並透過此篇文章析述為何李家會遭遇到如此悲慘之命運。由命理觀點切入,因為李將軍曾經詐降羌族而殺之,可能導致家道中落,並使李陵遭遇如此慘劇,是有趣的觀點。
在文學經典選讀中,除了閱讀古典文章外,亦有閱讀現代文學小說,並與電影相互為比較,互相對比形成有趣的呼應,例如文本《妻妾成群》與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以嚴密而自成一體的時空結構開始,螢幕首先映出大大的夏,一段落後轉為秋,後為冬,接著是第二年夏天……。老師分析導演如此安排隱射著陳家的女人沒有春天;而第二年夏天代表著,陳家女人的命運不會因為頌蓮的瘋癲、梅珊的死亡而終結,亦即會有第三年、第四年……,永遠都不可能結束的悲劇。
老師進一步析述片中老爺的統治策略,其以食、色,人性的兩大弱點控制陳家大院的女人。只要被陳老爺臨幸的女人即可享有點燈、搥腳(佛洛依德認為腳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性)以及點菜的服務。並透過以上幾種方式將陳家的女人控制著服服貼貼。但精密的控制下,總有幾個不服體制的女人終究以瘋癲或者死亡的慘劇收場,令人不勝唏噓。
經過一學期的文學洗禮、粹練,使我更加地了解什麼是文學與悲劇精湛的融合,並且能夠自課堂中老師分析電影的意象以及攝影方式更加的貼近導演所欲表達的想法,不僅欣賞好的作品,也能享受好的作品。或許,使我「不僅可以看熱鬧,也可以看門道」能更精準地表達出我的想法。
※※※
我維持蹲姿許久,興奮且緊張地翻閱著上課筆記,字跡雖然潦草,但上課情景卻一點一滴湧現。
對於我,寧靜的夜晚不再寧靜,反而有一股湧流翻騰。高中老師課堂當時告訴我們的話,有另一番新的體悟。
高中的我懵懂不知,以為大學便是鑽研專業科目,其他的科目是其次,甚至是可以棄之不理。經過幾次的通識課,使我了解原來高中一直無法解開的謎題,也就是關於「文學」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回事,終於在這幾堂的通識課中明瞭。也學習到許多老師人生的寶貴經驗以及可能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才能體悟的心得,慶幸的,我用一堂課的時間就能體悟。
我將散落一地的紙張疊好,小心翼翼地放入資料夾中,並且將資料夾蓋好後,放入書櫃中。
此時,視線依然停駐在資料夾上,輕輕的吁了一口氣,細聲地告訴自己:「總算,沒有空手而回了。」
文章定位:
人氣(1,043) | 回應(0)| 推薦 (
1)|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