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台灣或大陸,房價過高似乎已成為兩岸共同的難題。房價過高,人民買不起房,自然會有不滿,在大陸會影響穩定,在台灣會影響選票,政府不能不注意。
日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點名知名建商炒作房價,行政院長吳敦義也隨之呼應,認為部分建商喊價太膨風,影響社會人心,甚至連他也買不起這些房子。事實上,大多數的受薪階級恐怕都買不起房子。
不過,政府壓制房價,通常都以失敗收場。以大陸為例,房價高,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但人民有怨言;房價低,人民雖沒有怨言,但政府收入減少。這是個兩難。事實上,大陸累積資本之所以如此迅速,與土地價格上漲有相當關聯,這也是大陸房價每打一次之後,就反彈更厲害的原因之一。
至於台灣房價過高,情況與大陸並不一樣,因為台灣地少人多,再加上一向把房地產視為一個重要產業,因此很難突破房價過高的陷阱。
我們認為,要處理台灣房價過高問題,應該要有新思維。房地產,可以是一個產業,但不應該是一個暴利的產業。任何一種暴利的產業,必然會大量吸引資金投入,到最後會形成泡沫,反而使經濟受到莫大的傷害。
所謂暴利,主要是建商與投資客而言。對建商而言,土地有限,而養地的成本低,自然爭相養地,使土地價格節節飆漲。根據統計,去年「存貨」最多的12大建商手中所持有尚未開發土地的價值,即已超過2200億元,因此有人戲稱「台灣是養地天堂」。
根據央行統計,91年底銀行承作建築貸款餘額僅4188億元,現在則已暴增至1兆0252億元,短短七年時間成長2.5倍。但民眾購屋貸款餘額在同一期間則是從2.76兆增加至4.90兆,僅成長了77.5%,成長速度遠低於建築貸款成長的速度。換言之,建商是借錢「養地」。
另一項統計數字更可以看建商養地在最近這幾年有快速增加的情形。過去銀行承作民眾的購屋貸款、及提供建商所需資金的建築貸款,約為「6:1」的比例,但從94年起,房貸和建築貸款間的比例「跌」破6:1的關卡,銀行的建築貸款金額開始顯著成長,到了96年時,降到了4.37:1的最低點。
至於其推升原因,主要是銀行資金過於浮濫,造成利率低,因此建商是不借白不借。因此,政府應適度提高養地成本,包括限期開發及提高長期持有土地建商的稅賦等等。
投資客也是推升房價的推手之一。現在建商推出的新建案中,投資客佔有一定的比例。要抑制房價,也不能不適度提高投資客的養屋成本,包括對第二棟房屋限制貸款成數,或提高第二棟房屋的相關稅率。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暴利的生意更是搶破頭做。趁房價還沒有形成泡沫前預為籌繆,是政府的責任。當然,除了新思維之外,更需要大勇氣,且讓我們看看政府是不是說說而已!
新聞來源 中央網路報
http://key88.net/article20160.htm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