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2009/09/21
【文/范世華】
很多人都曾有借錢給人的經驗,通常別人開口向你借錢的時候,你的主動關心可以反射出對方所呈現的心理狀態,如果對方閃躲問題、支吾其辭,表現出防備的心態,其實大致就可以判斷出對方借錢的動機,背後所隱藏的困難程度有多大,這種情形多半是有借無還的了!
■ 「緊急」所要付出的昂貴代價
一般民間的私人借貸,往往不是「救急」就是「救窮」,如果拉不下臉或是借不到,非得向金融機構「救急」時,銀行知道你是非借不可,因此透過「現金卡」或「信用卡預借現金」的往來代價,就是得要付出高利息或是高費用了。
■ 「計劃性」是合理金融「往來」的要件
正常金融機構合理利率條件的放款業務,絕非「救急」或是「救窮」,它為了確保債權得以回收,並且能夠獲取利息收入,因此借款人的信用條件、資產以及還款能力,是銀行決定是否「往來」的關鍵考量,稱之為「往來」是因為這種業務精神是建立在一種「計劃性收支」的關係之中,所以不論房貸或信貸的授信申請書上,還是會有選項註記「借款用途」,可以事先擬好還款方式,確保有借有還的金流活動。
■ 簡單培養信用的方法
銀行授信在把關借款人信用評等的參考依據,主要還是在個人與金融機構的「往來情形」,所謂個人與金融機構的往來情形會有那些?不外乎房貸、信貸、保證、信用卡、現金卡……等等。其中信用卡是最基本、也最容易培養信用狀況的金融往來信用工具,通常只要您申請到一家的信用卡,多半就會有第二家銀行會願意再發卡給您,信用卡要呈現最佳的評等記錄,最好是維持3至4家不同行庫的信用卡持有狀態,然後每期固定有使用1、2家的信用卡消費,並且都是全額繳清。切忌不要動用到循環信用,也不可發生遲繳,否則不但沒有培養好的信用記錄,反而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所以一般人如果尚未與銀行有過任何的授信往來,但是將來仍有可能會向金融機構借款,想要比較好借,其實您就必須提早做計劃性的培養信用,建立您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正常往來記錄,讓銀行在查詢您的個人信用時能夠有跡可尋,這就好像是大方地揭露自己的信用狀況,當您要開口借錢時,別人知道你是計劃性借支,會比較願意借錢給你。
【本文作者為網路地產王資深顧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