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22 22:16:11| 人氣3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個交易員的告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銀行繼推出信用卡、現金卡造成雙卡風暴 

衍生些無自制能力或亟需現金需求的卡奴

被社會輿論等撻伐後

前陣子又再推出一種新玩意「lona on phone」稱為電話借款

也就是說只要接聽者在電話線上向行員說我願意借款 

銀行將會以最短的時間匯款至你所指定的帳戶  

此種提供無擔保信貸借款  甚至與民間錢莊比放款的速度或利率

該電話行銷金融商品是會引起爭議的

它只是又一種變相的「現金卡」模式

 

 

前天下午我詢問一位之前有關「假消費、真刷卡」的案子

該名女士比我小2歲  但我對於她的無知、她的愚笨、她的理財觀念感到可憐

不斷的以債養債  不斷的永遠在還銀行利滾利的利息   根本無法攤還多少本金

甚至她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要養   我真不知道她的理財觀怎麼這麼糟及不負責

 

 

最近那所謂的「連動債」兵敗如山倒的發生問題

還記得連動剛出來時  甚至我同學在銀行業、保險業界

不斷向大家宣稱該商品有多麼好  多麼保本  利率多麼高等等阿

但可能我是學經濟的  所以我對於投資理財這塊

我寧願相信自己的判斷卻不願意相信別人、分析師、理財專員等的天花亂醉說詞

所以我的投資只有股票  現今的股市讓我的股票價值縮水 但我不埋怨因為這是我選的股

但我卻沒有購買有的沒的基金  連動債  期貨 民間有的沒的理財商品等等

因為我總相信  那些人不是要幫你賺錢  他是要踩著你的背往上爬

利用你的錢累積他的財富 地位 名聲

 

 

所以我要推薦1091期商業周刊的主題:一個交易員的告白 

網址來源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

指出所謂的連動債是…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數學鬼才被包養設計連動債

 

底下節錄一部分供大家仔細思考

 

 

一群投資銀行交易室的數學天才,創造一個無中生有的金融商品——連動債;他們享有千萬年薪的奢華,投資人卻換來家破人亡的絕境。理財專員信誓旦旦「保本、保本」,本錢拿得回來,「財富管理」聽起來總是高尚、時髦;結局卻是,為什麼財富沒了?理專手上沒有刀槍,卻能致人於死地!

 

 

這是國內第一次,外商投資銀行前高階主管出面揭發連動債不為人知的黑幕。
「他(交易員)的工作是賺錢,而且是不管別人死活的賺錢,」摩根大通前交易部門副總裁何佩玲指出,設計連動債的都是投資銀行裡天才中的天才,只要客戶有一個帳戶,「就可以一直玩他,玩到他沒有東西可以玩為止。」她口中的外商銀行交易室設計連動債的一群人,買遊艇、買七、八十萬元的名表、收集豪宅。年薪以二十五萬美元起跳,百萬美元年薪的比比皆是。而國內買了連動債的投資人,總體受影響金額,據金融業估計可能高達一兆二千億元。

 

 

他們像是一群冷血殺手,他們獵取一批批獵物讓自己盡情享樂,對於別人的家破人亡可以完全視若無睹,這樣的銀行還是我們以往手牽手走向富裕、最受信任的夥伴?
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數學鬼才被包養設計連動債

 

 

過去三、四年,是一個充滿魔鬼的世界。一場超完美坑錢計畫,由國外投資銀行交易室、國內銀行負責人、財富管理理財專員、投資人串起來的連動債騙局;由魔鬼擔任導演,貪婪當作劇本,以投資人傾家蕩產當作演出這一場劇的片酬。而銀行則是將「毒品」一口一口的餵到投資人口中。

 

 

連動債這個商品是由投資銀行設計出來,我賣給local(地區)銀行,local銀行再賣給消費者,所以他們(指local銀行)能夠賺的其實只是中間的那個手續費而已,真正的肉是在投資銀行的手上,所以你看投資銀行交易室的人可以領那麼高的薪水,就是因為我們設計出這種東西來。

 

 

(我們)八個人賺的錢是整個銀行的三分之一耶。能夠進交易室的人,都是又聰明又會念書,根本是天之驕子才有辦法進交易室,很多人都是那種數學鬼才,他們開始去想這些東西(指連動債),所以其實這些東西是create(創造)出來的。投資銀行就是直接到學校找那種數學天才,真的像包養一樣,之後他就是專門幫他們設計。

 

 

而create的意思就是無中生有。它是很數學的東西,然後再加上一個財務工程,這兩個match(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加上全球化,所以(推得動)是天時地利人和。

真的,那跟人類需要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到後來我就是覺得說,哇,我真的是在做一種興風作浪的事,世界上沒有我們,這個世界會更好,世界因為有我們會亂 ,像我們那些人太厲害了,投資人沒有能力算,投資人7%、8%(利息收入)他就很開心了,如果我可以去找到一個東西灌到30%(收益),我還是賣他7%、8%,我(指投資銀行交易室)不是中間就可以賺23%?

 

 

銀行只賺固定的手續費,理專也只能賺手續費,所以我們這些人可以拿那麼高的薪水。而且別人根本不知道我們在幹什麼,因為我們做的事情已經超越大家的習慣。而且人做久這種事情是沒有道德觀的,在這些人的觀念裡,因為我比你聰明,我比你厲害,所以你們理論上就是要被我砍。所以才會說他是一個人吃人的,玩這件事的人完全不會有憐憫心,不會有慈悲。

 

 

那些(投資銀行)CEO必須要跟他的股東負責,這些年輕孩子可以幫他賺這些錢,他也怕他跑走,去別家賺這個錢,所以就把他們養得好好的,他讓他們下不來,就是他出入都習慣坐好車子、吃好東西、坐飛機也是坐商務艙、頭等艙,住飯店都是住最好的。像我以前出去,我吃東西刷卡是沒有預算的,說實在,我要幹嘛就幹嘛,人在這種情況久了,沒有辦法換其他的工作啊。

 

 

他就把你寵壞,我怎麼可能去做一份工作一個月三萬元? 像香港、新加坡或者紐約,那個更誇張了,那個真的是紙醉金迷,像是台灣的交易室我就有聽過說,一到發bonus(分紅)的時候,那個交易室的頭頭,就帶他們去那種高級的手表店,來!大家買,大家就比啊。神經病一只表花了五、六十萬或者上百萬的。然後還有聽說,發完bonus去買遊艇的。

台灣的交易室交易員,他過慣這種日子你叫他怎麼可能(離開),那是一種毒品哪,那是一種毒啊。對,他就是要把你綁住。其實有一個心理理論,人的行為會改變人的心理,當我做習慣這種事情時,我會把我的道德觀修正,去合理化我做的事情,我才能夠做得下去。

 

 

我連我自己家的股票明天要漲還跌我都不知道,哇,怎麼我們台灣的投資人可以去trade(交易)一個什麼債,什麼北海布蘭特原油的一個什麼指數,還能夠預測說它幾年之內不會在哪裡變,哇,這個比投資銀行的分析師還要厲害。 我們很少看到一個人說,啊我賺這麼多,唉呀,不好意思我夠了。所以人只要有一個貪婪的心,他一定就會玩到把這個東西玩死,才會罷手。就像有石油就會挖,沒有,他才會停。遲早會出事,因為人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自己踩煞車。而且有時候是你想停,你老闆不讓你停啊。你老闆想停,他的同業不讓他停啊。就好像大家一起從山坡上滾下來這樣子。

 

 

所以你想想看一個無中生有的東西,怎麼會不出事嘛。那是一個illusion(假象),所有的東西它都是應該一個蘿蔔一個坑,相對應的,它就不會出事。這個東西它沒有對應基礎的。

因果是最科學的,你怎麼可能種一個玫瑰花的種子,會長出一個蓮霧呢?不可能啊。所以是一個貪婪的種子種下去,它絕對是一個貪婪的結果。就是因為投資銀行是一件真不好的事,所以要有這麼多的錢,去把這個人污染、催眠了,他(指交易員)才能夠做。

這些人已經沒有良心了。因為在他們的價值觀裡,他已經把他做的事情完全合理化了。他們不願意退的理由是什麼?他們養成那種習慣了啊,就好像吸過毒。就是吃鴉片嘛。

十七個破碎家庭……為了賺6%,卻賠了50%

 

 

摩根大通不是唯一,他甚至是這波華爾街金融海嘯中最穩健的銀行生存者,更多的是如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這樣的投資銀行,為了更高的暴利,發行大量連動債,槓桿倍數「玩」到不可控制,最後公司破產、被合併。 十月八日晚上六點半,雙十節長假的前夕,原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在台北車站二樓,微風美食廣場的一個角落,有十七個破碎家庭的失意人聚在一起。他們原本互不相識,是連動債造成的家庭悲劇,把他們的命運鎖在一起。

 

 

「你知道銀行多可惡嗎?連我腦瘤開刀的錢都騙走了。」說話的人是因為腦部開刀而臉部扭曲的黃小姐,她投了六百萬元,買了七檔連動債,現在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錢;有退休軍人三百萬元的退休金,一半被連動債吞噬。退伍上校游先生在網路上發起的連動債受災戶自救會,成立五個月來,會員已近五百人。這個自救會受災戶中,投資連動債金額,少則30萬元,多則上億元,五百人的受害損失加起來粗估十五億元。而這個金額只是這次國內被波及金額的千分之一。

 


上校退伍的游先生說:我買連動債,理專說是固定利率6%,我是貪圖這個比郵局定存利率高不到3%的利潤。銀行理專跟我說,連動債是定存,是債,又保本。在我的理財常識裡,定存最安全,債又是最安全的,比股票還安全,而且又是到期保本。沒想到我拿銀行6%利息,結果到期本金只剩不到一半。我為了賺6%利息,要虧50%本金,這個對價關係也差太多了吧?」利用我們的信任,賣給我們不實商品。」游先生大喊說:「銀行根本就是領有合法執照的詐騙集團。」

 

 

超過二十萬個連動債的受害者,共同的心聲:「還我錢來!」

三個不該買連動債的老人……全都面臨退休金索賠無門的晚年

為了更真實反映連動債投資人向銀行求償的溝通過程,《商業周刊》派出了三組人馬,分別從國內銀行中現有連動債檔數最多的台新銀行、中國信託、台北富邦銀行中找到受災戶,貼近現場看他們與銀行的互動。

 

 

請問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為什麼要拿我的退休金開玩笑?

七十一歲的黃先生是台肥新竹廠的退休員工,只有高中學歷的他,花了快一半的退休金,買五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的「反而有利」連動債。理專傅小姐告訴他有個「比定存利率高、卻極保守的金融商品」,因此就買下五萬美元。 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宣告重整,第二天早上九點鐘,他急忙打電話給理專,但理專只回答他:「雷曼兄弟重整,美國法令有一百二十天閉鎖期,所以要等到四個月後才知道能拿回多少。」他已經整整一個月吃不下飯,雖然台新銀行民族分行就在他家附近,但他連走路五分鐘的時間也不願意,因為理專的反應,讓他明白到銀行講再多,也沒用。

 

 

現金卡殺人事件翻版!銀行獲利暴增,代價是投資人埋單

五年前,《商業周刊》製作過一個封面故事「現金卡殺人事件」。當時,銀行為了衝刺消金業務,濫發現金卡以至於造成卡奴自殺的社會問題。五年後,連動債儼然成了現金卡殺人事件的翻版。

 

 

由前財政部長林全、次長楊子江等人成立的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周杏娟不解的說:「銀行自詡為高尚的服務業,但是服務品質比一般的3C賣場還不如,賣場還有七天不滿意退貨,以及免費售後維修服務保證,而銀行呢?銀行的服務保證在哪裡?」

周杏娟說:「連動債的問題,銀行負有道德責任,現在如果不討論銀行的道德責任,大家看著好了,五年後還會發生另一個連動債風暴,銀行永遠不會進步。」

 

 

利字當頭!「說穿了,就是銀行銷售連動債的手續費收入,比過去一般的共同基金還要高上一倍。」周杏娟分析,理專銷售共同基金的手續費1.5%,還要打折,通常1%不到,而連動債的手續費是2%,是賣共同基金的兩倍,而且連動債的單筆金額高,對銀行、理專來說,連動債的利潤比賣共同基金高。

 

 

國內前三大連動債銷售機構,去年共賣出超過一千八百億元,中信銀近千億元、北富銀五百億元、台新銀三百億元,這樣的績效也反映在去年的獲利表現。 三年前因應雙卡風暴呆帳提列,而連續兩年虧損的台新銀行,在去年憑著財富管理獲利成長200%的表現,一舉轉虧為盈。相對穩健的北富銀,去年財富管理獲利成長120%,貢獻年度獲利達三成。 國內財富管理龍頭中信銀,表現更為驚人。中信銀原本2006年虧損超過一百億元,但2007年光是財富管理的獲利就逼近百億水準,占全年獲利近五成。

 

 

 

這樣的獲利暴衝表現,讓這三大財富管理龍頭在今年初,紛紛喊出加碼理專銷售部隊。中信銀要在770個理專,預計再增800人,台新銀將上看1500人,而北富銀則要從原有的700理專,再一口氣增加一千人,挑戰業界最大理專銷售部隊,與中信銀一別苗頭。 然而,銀行衝獲利的代價是由連動債投資人埋單;銀行轉虧為盈,投資人卻賠了一屁股。

黑心商品無法可管!  歐美都立法規範,台灣還在放任 中央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邱慈觀,就因為自己買了連動債而有近七位數字的虧損,激起他了解連動債的緣由。他翻墨@界各國法規與現況後,大嘆一口氣的說:「連動債這東西真是毒啊!」

 

 

這樣的黑心商品,毒到挪威今年五月才剛剛明文禁止在市場上販售連動債,而美國、歐盟都已經明白的法條,做強力的規範,只有台灣的金管會,還在交由銀行公會、信託公會等民間機構做自律公約。 邱慈觀說,台灣金管會目前的做法,就像衛生署任由毒牛奶上架開買,由賣毒牛奶的單位憑良心通報自己賣的牛奶有沒有毒?問題是,「賣這些商品的銀行,怎麼會說自己賣的商品有毒呢?」

 

 

從事理專教育訓練的財富管理培訓中心執行長曾志堯估計,目前國內理專人數在三萬人之譜。平均每家銀行給每一個理專每月手續費門檻,在四十萬元左右,也就是每天至少要有兩萬元手續費進帳,才能過得了銀行的績效門檻。

六十八年次,淡江財務金融系畢業的陳先生說:「我覺得我當個理專不是在管理客戶的資產,我比較像是電視購物的銷售員,每一檔連動債來了,就趕快打電話給客戶,叫客戶要買要快。」「每晚,主管要求我們留在銀行進行角色演練,有人扮演理專,有人扮演客戶,大家透過實際演練,加強自己的銷售話術。」

 

 

理專其實也是輸家!  昧著良心賣東西,吃安眠藥度日 這就是銀行理專下班後,待在銀行這座金色巨塔所做的事,他們不是研究市場、不是研究給客戶最好的建議,而是研究如何將商品賣給客戶,取得手續費。 陳先生的理專生活,只是國內各銀行理專的翻版。

「不管行情有多差,不管股市有多慘,銀行就是要我們去賣商品,永遠是樂觀看待行情,沒有建議客戶看空的權利。」今年三十歲,去年十二月底,辭去連動債銷售量超過兩百檔的民營銀行理專鄭小姐說:「銀行總是在最熱門的時候賣最熱門的連動債,為了業績而叫客戶買,客戶一跳進去就套牢,」「我不想昧著良心去賣東西。」「理專與投資人都是輸家,只有銀行是最後的贏家。」鄭小姐感嘆的說,現在銀行客訴事件越來越多,銀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指責理專不當銷售,這樣的態度終於讓她離開這個年薪兩百萬的工作。

在銀行追求手續費的導向下,「理財專員」這個工作,慢慢的跟「連動債」一樣,好像成了台灣民眾印象中的「黑心商品」。

 

 

連動債殺人事件,每個環節受害程度不一樣,但是共同的心魔:貪!

投資銀行:大貪失去良知。為了賺大錢,放任華爾街金童設計出需要幾台電腦才足以運算的商品,因為謀取私利,挖了一個個坑讓投資人往下跳,最後玩火自焚。

 

 

商業銀行:為了賺小錢,利益薰心,販賣不該由散戶投資的連動債,賠上銀行信譽。

理財專員:為了賺取更微薄的手續費,達到銀行績效壓力,出賣信任自己的客戶。

散戶投資人:小貪卻大無知。貪圖比定存高的利息,買了一個自己永遠搞不懂的金融商品,最後自己的錢怎麼賠掉的都不知道。

 

 

貪婪,使人鋌而走險,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報酬引發的悲劇,最經典的案例,為「曾經」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的AIG。 這家全球最大保險航空母艦擁有新台幣三十四兆元資產,過去十年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賺取高獲利,忽略了風險,今年十個月時間不到,整個保險帝國瀕臨破產,最後被自己的貪婪所吞噬。

 

 

問題是,這會是最後一次貪婪的遊戲嗎?誰能讓我們樂觀、大聲的說:「是」?

台長: han1103
人氣(35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經濟學的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美國末日?(商業周刊1098期)
此分類上一篇:油價攀高的真正原因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