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找一種庭園植物,一年四季隨時可以賞花、觀果,又不需要太多照顧,無論是直接暴露於陽光的熱力之下,或是隱身於大樹的庇蔭之中,都可以怡然樂活,即使一時疏忽害它乾渴垂頭,只要適時補充水分,沒多久又馬上恢復元氣,連澆水都不用太費心思。我想這應該是很多自嘆為植物殺手的人,殷切期盼的奇蹟物種吧!
好消息是,在大自然裏頭,真的有這樣的植物,春不老就是其中之一。春不老原生於從中南半島到海南島、菲律賓一線的熱帶地區,臺灣的蘭嶼由於與菲律賓同在菲律賓海板塊上,「據說」也是春不老的原生地之一。也因為它四季可見紅黑交錯的果實掛在枝頭的討喜模樣,加上「臺灣原生種」招牌的加持,所以在臺灣鼓勵種植原生植物的觀念逐漸普及之初,春不老也曾到處被推廣種植,如今已經廣泛被種植在公園、庭院,或當成綠籬植物。
而問題也就從這兒開始悄然衍生,春不老的結果期長,結果量大,姑且不論它好不好吃,至少是個穩定的食物來源。因此當其他種類食物青黃不接的時候,聰明的鳥兒自然就想到這全年無休的食物供應站,春不老的種子也就跟著小鳥四處傳播。在野地裏,經常可見它的蹤跡。
「這樣很好啊!」有些人會說:「讓臺灣原生植物廣為生長在臺灣各地,不正是我們想做的嗎?」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某位長官想在一處受法令保護的山區種植牡丹,小承辦人上書直言牡丹不是臺灣原生種,不宜。具有宏觀視野的長官在簽上批示:「牡丹為我國原生種,請速辦理。」
這個故事要說的是,以政治區塊劃分的界限來區隔「原生種」或「非原生種」,對於大自然來說,實在是個荒謬的做法。就以春不老而言,蘭嶼在政治上歸屬臺灣,所以大家覺得蘭嶼的植物就是原生植物,然而孤懸於臺灣東南外海的蘭嶼,在地理上其實屬於菲律賓海板塊,它的植物種類迴異於臺灣本島。或許大家可以思考,原本長在蘭嶼的春不老,來到原本沒有春不老的臺灣,是原生種?亦或外來客呢?
總之,在此因緣際會之下,如今春不老已經遍布臺灣各地,甚至在野地裏,也已經迅速繁衍成為常見植物了。
蘿蔔坑也有為數眾多的春不老,達可不曾播種,也未曾從外面移入小苗,全部都是在蘿蔔坑土生土長。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在山下的桃米里,社區居民很有共識地廣植臺灣原生植物,號稱原生種的春不老,早就隨處可見。
它的花苞像淡粉紅色的迷你燈泡,繖型花序向下懸垂,
花開五瓣,雌蕊在五枚雄蕊簇擁下露出螺旋狀的柱頭,好像獨角獸的角一般。
在臺灣,春不老號稱一年四季開花結果,不過根據達可的觀察,在蘿蔔坑,寒冬1~3月間,枝頭上是見不到花苞的,不知在平地是否也是這樣?倒是在各個不同時節陸續成熟的果實,或紅或黑,一年四季掛滿枝頭。因此達可合理懷疑它的味道不佳,再不然,就是它來到臺灣開張的時間不夠久,懂得光顧的鳥兒還不夠多,不然以蘿蔔坑的鳥況之盛,怎可能將好吃的果實空留枝頭呢?
春不老的快速蔓延,除了果實豐產之外,它的生命力強韌是另一個原因。曾經,達可將圍籬邊自生的整排春不老,齊頭強剪,沒多久之後,每一株又從旁冒出紅色的新芽,長得更為茂密。後來實在覺得它們長得太多了,心一橫將它們從接近地面的地方砍除,沒想到這些春不老後來仍然從更低的地方萌芽,一一復生。
如此被人蹂躪的個體都可以如此堅強的存活,更別提在野地裏發芽,無人聞問的植株,群聚長到比人還高是常見的事。
春不老的快速氾濫已經是個難以逆轉的事實,聊以自慰的是它至少具有不錯的觀賞價值,還可提供鳥兒食物。「多種原生植物」的理念絕對正確,也必須努力推廣,但是做法上,似乎還要再嚴謹一些,多以植物地理的考量,取代政治地理的分界,才不會害大家維護生態的善意反而幫了倒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