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果,第一次聽到這簡潔有力的名字時,心裏面著實有些懷疑。通常我們會如此直接地用一種感官語詞形容一項物品時,那通常代表這東西一定是這種感覺之最了。例如臭鼬,不用想,牠的臭味令人難以忍受,又如苦瓜,許多人大概都不會忘記小時候被逼著嘗試第一口苦瓜時的滋味。
那麼,是什麼樣的水果敢如此自信地用「香」來當作自己的果名呢?
香果其實有一個比較正式的名字,叫做蒲桃,它的原生地是在印度東部,華南據說也有,但是否為引進種,不得而知。台灣早在17世紀就已引進,大概和蓮霧引進的時期相近。其實蒲桃和蓮霧的親緣關係甚近,兩者同屬桃金孃科赤楠屬,長相也十分神似,葉片一樣是長橢圓形,香果的葉子稍微瘦長一些。開花的時候更像,眾多白色的雄蕊花絲包圍著柱頭,像是粉撲,又似煙火,沒有擺再一起比對的話,不易區分。直到結了果實,才比較容易從果實的形狀與顏色辨識兩者。
蘿蔔坑的香果來自岳父一位住在臺中大肚的朋友,他在高速公路旁有一塊地,原來是水田,但是和我一樣,他也愛蒐集各種不同的植物,尤其是千奇百怪的各式水果,於是就在這塊地上種起果樹來了。在一次稻田秋收之後,達可一家老小受邀到他家田裏,和一大群朋友一起焢土窯,茶足飯飽之餘,再去參觀他的百果園,回程時,車上就多了一棵香果小苗,和我們一起回家。
那是2005年的10月,而一直到2006年的8月,這棵香果在盆子裏養得比較健壯了,才正式移居蘿蔔坑。好不容易經過一年的環境適應,枝葉逐漸茂密之時,卻在2007年的8月,因為強烈颱風柯羅莎來襲,香果向西傾斜,厚重的枝葉壓得整棵樹無法抬頭。
只好在扶起的過程中,順便幫它進行瘦身手術,讓原本頭重腳輕的樹再度恢復纖瘦的模樣。
當然,健康的樹總還會慢慢胖回來,恢復它該有的樹型。一年過去、兩年過去,今年是第三年了,香果恢復了它該有的豐腴模樣。
我喜歡它那渾圓飽滿的樹型,枝葉茂密得好像裏頭躲藏著一窩窩的小鳥一般。鳥巢至今還沒發現,不過今年,倒是看見它開花了。
最先發現的,其實是它花謝後的蒂頭,
後來才見到它盛開中的花朵。這也意味著不久之後,就可以見識到「香果」的廬山真面目了。
終於,五月下旬的時候,在隱密的枝葉深處,原先一直想像著會有小鳥築巢的角落,發現了兩顆果實。達可捨不得將它採下,心想難得這棵蒲桃第一年結果,留著等高績效團隊的夥伴們來的時候,與他們分享收成的喜悅。
六月初,大夥兒終於來了,眼睛犀利的阿雅繞行肥胖的樹一圈,再回到原點,手上已經摘到五、六顆果實。
有些已經過熟,一剝開,裏頭果肉早就乾縮呈褐色,倒是那兩顆渾圓的種子,和蓮霧可真像啊!
「香」果到底有多香呢?答案即將揭曉。找到一顆看來還很新鮮的果實,將它剝成小片,分給大家品嚐。咬起來口感脆脆的,但是沒有蓮霧那麼多汁。至於最重要的味覺呢?有人說甜甜的,也有人說不像是天然水果的味道,倒像是人工香料。達可的感覺是微甘,也的確有種熟悉的香味,但又說不出來是在那兒聞過。直到回家在電腦上查詢資料時,看到所有文章都提到它有「玫瑰香氣」,這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就是我們喝花茶時那種玫瑰香料的味道。
看來香果之所以名為香果,並不是因為它的香氣有過人的殊勝之處,而是因為它的香氣勝過入口的緣故吧!
顯示文章地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