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坑小屋的南、北側各有一個花架,南側由於日照充足,因此一直考慮種植生長速度快一點的蔓藤植物,以遮蔽直射入一樓窗戶的陽光。再三思考之後,我選擇了絲瓜。
種絲瓜有兩個目的,一個當然是覬覦它的美味,此外它那金黃色碩大的花朵,還有成熟時一條條懸垂的瓜果,感覺很有典型農家親切的鄉土味。這可能有一點點思鄉情結吧!小時候外婆最愛種絲瓜,後院的絲瓜常常是兩棚、三棚,因此餐桌上常常可以吃到滋味甘美的絲瓜。而在沒有百利菜瓜布的那個年代裏,刻意留幾條絲瓜在藤上靜候它老熟,將皮去掉後,留下裡面的纖維,就是真正的菜瓜布了,至於裡頭的種子,剛好收起來明年播種用。
不知道現在的小孩看到四四方方的百利菜瓜布時,是否曾經思考過它名字的由來?
絲瓜還有另一個深受婆婆媽媽們喜愛的副產品-絲瓜露。在那些泡過化學藥劑的面具衛生紙尚未流行之前,絲瓜露是婦女們最佳的臉部美白保養品。小時候有一回在外頭玩得滿頭大汗,回到家打開冰箱看到一瓶冰水就大口往嘴巴裡頭灌,沒想到那清澈如水的液體竟然是絲瓜露。當然,一發現味道不對馬上就吐出來了,不過還真是暴殄天物。這個故事給了我們兩個啟示:第一、絲瓜露是外用保養品,千萬不能口服。第二、絲瓜露絕對不是清晨絲瓜上頭凝結的露水,不然味道不會那麼難喝。
其實絲瓜露是絲瓜的藤蔓裡頭流動的營養液,一般的作法是將絲瓜蔓藤距地面約10-20公分處切斷,並將上半部插入瓶子裡,讓營養液回流蒐集起來,就是一瓶純天然的絲瓜露了。可想而知,這一刀跟殺雞放血的道理一般,收完絲瓜露,這株絲瓜也完了。因此一年生的絲瓜只會在收成完絲瓜,準備廢株的時候,才會收集絲瓜露,算是生命的最後精華吧,相當珍貴哦!
決定種植絲瓜之後,今年2月初買了農友種苗的小包裝種子,20元。上頭標示著「約5-7天發芽」、「發芽率75%」。10顆種子播下去後,兩個禮拜過去,一點動靜也沒有,同事笑我為何不到種苗行買一盆10元的小苗就好了,忍辱負重的我還是耐著性子繼續等,終於在快一個月的時候,第一棵絲瓜發芽了,接著第二棵、第三棵也陸續破土而出,之後就再無奇蹟出現,實際發芽率只有30%,可能是我的育苗功夫太差吧,不過算算至少還賺了10塊錢。三棵小苗中,一棵送給Lulu媽媽遞補被蟲吃得屍骨無存的先烈,目前不知是否安在?另外兩棵在4月30日來到蘿蔔坑,分別種在南側花架靠近小屋的兩根柱子下方。其中一株在隔週就屍骨無存,果真是遇上了潛伏的殺手?另一棵幸運地度過剛種下時的脆弱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距離地面不到1公尺的地方開始開起花來。
開花並不必然結果。絲瓜是雌雄同株異花,所以必須同時開了雌花和雄花,還要有蟲媒幫忙授粉才有機會。從它開始開花以來,眼巴巴看著一朵朵的花開了又謝,有時驚喜地看它結了幼果,可是再過沒幾天,幼果又發黑掉下來了,不知是雨水不足?還是營養不良?這中間還得不時防備躲在葉叢中的非洲大蝸牛會在不經意間將整株絲瓜啃得一乾二淨,怎麼就見不到小時候那結實累累的景象?天下果真沒有白吃的午餐啊。
一事無成一段時間之後,7月中旬,終於有一條小絲瓜掛在藤上慢慢長大了,蜀龍好心提醒我該用個塑膠袋套起來,免得被蟲吃了。果然,在塑膠袋裡,絲瓜快速增長,只不過十來天的時間,便將狹長型的塑膠袋撐飽了,活像綠色的肯德基奶油玉米。將塑膠袋剪開後,第一條絲瓜終於收成了,時間是7月30日,距離播下種子那天,將近6個月。
這項偉大的產品本該獻給辛苦的老婆(這樣我才吃得到),不過因為錯過了每週一次的家庭開伙日,因此轉送給了丈母娘。接下來,還準備送給梅峰的小木屋伙食團,感謝大家長期收留我吃晚餐。還有街坊鄰居、親朋好友…,只不知到底還能收成幾條?至於最後的那瓶精華露,嗯!有需要的人私底下來商量吧!
附圖一:絲瓜美麗的花朵。
附圖二:剛發芽的絲瓜小苗。
附圖三:絲瓜的幼果。
附圖三:終於可以收成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