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7-15 16:03:19| 人氣37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命中最後的一天────生死與命運的反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命中注定你我“不得好死”,生命中最後一天,你還會想做甚麼?

每次想到先知耶利米,總想寫點甚麼,但他的遭遇苦得令人無話可說。一個人要是預先承受其結局的悲涼,他對工作仍有衝勁嗎?面對神所交付的重任,面對一班冥頑不靈的同胞,他不應該絕望嗎?所以即使“他的頭為水,眼為淚泉”(耶利米書九:1)都未必流得盡那悲哀。

神真是一位說一不二的神,祂不會先給你一個美好的憧憬然後在不能兌現時找托辭,還記得以賽亞問:“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神回答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以賽亞書六:11)對耶利米,祂也是這樣開門見山地給他澆了冷水: “看哪,我今日使你成為堅城、鐵柱、銅牆,與全地和猶大的君王、首領、祭司,並地上的眾民反對。”(耶利米書一:18)一切都講好了,所有的人都將與耶利米對著幹。這不是很有“縮命”的意味嗎?

“耶利米的苦難,不單來自敵人掌摑和陷害,更基本是他的使命根本沒有成功的可能。” 耶利米的寂寞,不但因為要孤軍作戰,令他差不多被視為一個精神病患者般與世人格格不入,“我終日成為笑話,人人都戲弄我。”(耶利米書二十:7)不但得不到親朋的支持和信任,就是他知己的朋友也都窺探他,願他跌倒(二十:10)。然而最令他受煎熬的是欲罷不能的矛盾:“因為耶和華的話終日成了我的凌辱,譏刺。我若說:我不再提耶和華,也不再奉祂的名講論,我便心裡覺得,似乎有燒著的火閉塞在我骨中,我就含忍不住,不能自禁。”(耶利米書二十:8~9)這都說明了他生存並不為了榮耀自己,他只做耶和華叫他做的事,他輕看人眼裡的成功,不說別人愛聽的“預言”,看重神的名。用“甘於寂寞,忠於所托”來形容耶利米,是沒有比這更合適的了。

你叫我靠著耶和華打一場看得見的勝仗,再辛苦,再受累,我或許也可以堅持到底,因為成功在望。耶利米卻不然,他是明明地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都不能眼見耶路撒冷復興,他還是去了,去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最後,他雖知道“那裡必遭刀劍,饑荒,瘟疫”(四十三章),仍隨著那群不聽勸的百姓被帶到埃及。他愛他的民族不只在於肉體上的奔波賣命,甚至乎願意用自己屬靈生命去交換。無論新約還是舊約,總會有那麼一些愛神的人,他們愛他們屬靈兒女到了一個寧可以捨身甚至是與神隔絕的地步,好像摩西,又或者保羅(出埃及記三十二:32,羅九:3)。今天我們委身的對象是誰?如果“生”只為自己,我相信先賢們沒有那個毅力和耐性,因此,愛神以及愛人,永遠是我們面對困難時堅持承擔和活下去的原動力。

“你將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務要至死忠心,我就賜給你那生命的冠冕。” (啟示錄二:10)今天誰對神的信心大得超越了生死,誰就有福,因為他知道以自己有限的生命來成就神永恆的事工,因為他知道自己也不過是一點,卻是神整個救贖計劃中無可取替的一點。為甚麼耶利米不怕死?為何即使他看不見自己的使命有成功的可能,仍不至失掉對神的信心和盼望?今天,如果我是耶利米,我會臨陣退縮,未必因為怕苦,我更怕的是“苦盡”而未見“甘來”。耶利米的盼望卻跟我們所理解的盼望不一樣,以致他對神的忠信超越人所能及。今天人們所理解的“盼望”,是在自己的視線範圍、掌握和預計之內,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總結過去,以“經驗法則”來審視神的工作,自作聰明地替神的工作做評估,計算成功的或然率。但是,所謂“盼望”,不是因為我們可以預見,而是因為它附屬於神的應許,所以多麼難以置信也都成了盼望,相反,即使是理所當然的事,沒有神的應許,也成不了盼望。

我們的思維總是停留在今生,所以習慣以自己的生命“限制”神的工作,以為在有生之年看不見大團圓結局,就是沒有好結局。總有一些世事令我們耿耿於懷,總有些利益我們正苦苦追求,然而這些事在天家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我們對成敗定義得太快也太膚淺,以至看不見永生,貪生怕死,既然怕死,何來“至死忠心”?世人或許會以為耶利米最終沒有得著“好結局”,但我們知道他得著神在天上為他存留的冠冕。“死”於他而言是進入光榮,是投進永生神溫暖懷抱裡的“典禮”。誰說開山劈地為後人鋪路的人最終必要主持開光大典才叫成功呢? 我從耶利米身上看見,“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除了是“眼睛未能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以外,也許是在世的日子所未曾嚐到的。他一生的“事業”在人前並不風光,也許人們會稱這為“命運”,然而,在基督耶穌裡,命運是沒有位置的,因為既然我們的神勝過一切,超越生死,化腐朽為神奇,我們的人生同樣存有千萬令人驚喜的異數,“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腓立比書一:20)

今天,神在我們心目中是“顯大”還是“縮水”?我們對神的信是否像耶利米那樣,即或看不見,即或沒有任何憑據,只要還有神的同在就仍然堅定?要用另一樣東西去証明神的信實是不可能的,除了神自己,我們沒有其他更可信的證據。然而反思我們的“信”,說到底仍是取決於“條件”的:如果你是真的,讓我們看見教會復興;如果你是神,讓我們看見基督教人多勢眾;如果你怎樣怎樣,救我們脫離甚麼甚麼。

一位署名為“平凡人”的作者曾於1973年發表一篇名為<即或不然>的文章。他以先知但以理及三個朋友為例,一言道破我們仍未完全建立的信心地基。“(即便如此,我們所事奉的神能將我們從烈火的窯中救出來。王啊,他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以理書三:18)...我們都經歷了不少恩典才有今天,以致我們的信仰不經意地建基於神‘能將我們從烈火中救出來’的大能上,但撫心自問,我們會否在‘即或不然’的情況下,仍堅信不移,把一切豁出去?”我們信耶穌,也許真的抱有一個原因,不論是平安喜樂也好,是豐盛的生命也罷,我們本末倒置地將信耶穌後得著的一些後果誤當為“信耶穌”。何時我們才知道我們得到的只是耶穌?耶利米和但以理的生命是豐盛的,看似一無所有,然而又有了一切。你是否看到“有”與“沒有”間那一線之差?

“即或不然”的信心,同樣使我想起了哈巴谷,他說:“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巴谷書三:17~18)換上今天的話,或許會是:即使老闆不“出糧”,銀行戶口“缺水”,教會未見復興...仍以我神救主為樂。你可能忍受得到貧窮,但接受不了你所牧養的教會委靡不振;你可能接受得了教會委靡不振,但不敢相信神所托付你的使命,竟然在有生之年都將看不見曙光……無論何事何時都以神為樂,不因為甚麼,純粹只因為祂是神,因為祂是亙古不變的,所以我們的喜樂也將是不變的;因為祂是掌管宇宙萬物的,所以父親所有的也就是我們所有的。

生命中最後的一天,誰都想過得比平日更特別,然而為什麼生命中最後的一天才需要特別?既然每一天都是神賜的,每一日都特別。不要為自己在今天、明天或生命中最後的一天圖謀甚麼大事,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耶利米書四十五:5),像是從神手中搶過來一樣,終有一天我們要歸還,終有一日要向祂“交帳”。神給我們的使命,本是要我們跑到最後,當跑的路還沒有跑完,最後一天怎麼可以跑去幹其他事?我相信耶利米在他生命中最後一天也為神交托他的使命流最後一滴汗,為神的話呼最後一口氣。或者我們都很平凡,倘未領受過耶利米的坎坷,但因為每個人從神而得的召命都是獨特的,所以,“耶利米的哀歌”並未成為絕唱。

耶利米憑著甚麼能把神所托付的持守直至死日,同樣我們也憑著甚麼勝過生死與命運的限制。“我與你同在...”(耶利米書四十六:28;三十:11;十五:20)這是神由始至終向耶利米保證以及向我們強調的。“生命不錯是有其荒謬的一面...但若堅持在天地間和在神的救贖裡,從始至終都只有那位創造和救贖的神,命運是沒有位置的,他就有更好的理由重新來過,而不會落在自憐自憫中去怨天尤人了。” 我似乎發現到基督徒生死與命運都全繫於一線的奧秘。


楊牧谷<從創傷到醫治>P.73,聖約團契出版社1995年一月版。
楊牧谷<從創傷到醫治>p.65,聖約團契出版社1995年一月版。



“生死與命運”全球華人徵文比賽(楊牧谷牧師紀念基金,影音使團主辦)
散文組安慰獎 (二零零七年四月)



台長: 脆肉鯇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7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珍妮花
這是你得獎的散文嗎? 我實在很喜歡讀你的文章~!
2007-07-16 13:31:52
版主回應
係呀,雖然係安慰獎,但我開心過三甲,因為三甲獎&quot獎金&quot,而安慰獎就送左成套楊牧谷書呀,哈哈~~
2007-07-16 18:22:3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