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13:10-太 13:17]
[10]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
[11]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12]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13]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14]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15]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16]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17]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一直以耶穌用比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使人容易明白,但今天重看那段經文(馬太福音十三章10-17節):耶穌竟然說用比喻的目的是為了不叫“他們”知道(v.11)。他們,就是門徒以外的人,對應今天而言,就是聽過福音而又不信的非信徒。“..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v.13)
這樣不是很不公平嗎?聖經不是說神不願意一人沉淪而乃願人人悔改嗎?
那時,耶穌所說的是撒種的比喻(馬太十三章)。撒種的人在開始的時候是將種子撒在所有地方,既撒在路旁,又撒在土淺的石頭上,既撒在荊棘中,又撒在好土裡。你不禁要問這個播種的人是不是白痴?稍為有常識的人都不會將種子撒在路旁,那個人!要么神經病,要么就是有意亂散一通。
種子是福音,而各種各樣的土地就好比我們各人的心田,那種子在各地方的生長情況就代表福音在我們心裡所起的變化。如果福音的種子在我們心裡扎了根,甚至結了果,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扎實。原來,神沒有偏心,而福由始至終都是公平的,祂沒有事先選擇只在某處播種。然而,為什麼有人要聽也聽不明白呢?
假如我弄了個蛋糕,分給各人一份,有人吃得有滋有味,有人吃得很是“辛苦”,我就會把吃得辛苦的那個人手裡那一份搶過來,轉送給懂得欣賞的那些人。耶穌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v.12)在主裡的福氣同樣不能被糟蹋,那些聽也聽不見的人,不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而是他們不願意接受,他們的心意造成種子的不發芽或者早夭。
以前,我總確信自己是好土壤,福音在我裡面開花結果,何其茁壯。但是最近我發現,其實我的土質並不好,雖然我希望只是短暫性的營養不良,然而總覺得自己發像那“土淺石頭”的族類:土既不深,發曲最快,日頭一哂,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v.6)又甚至我連“土淺石頭”都不如,我沒有遭遇患難那麼高級(v.20,21);或許我只是“荊棘”?受了“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v.23)。“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預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v.14,15)”
我終於知道自己怕的是甚麼,我怕得醫治,我怕病癒。你試過病倒了又不想好起來的矛盾心情嗎?因為病了,有些事情可以不做,因為病了,有些事情可以不去面對。有些事,只有病倒的時候才能“享受”,有些事性,只能在未決志歸主或未認識耶穌時少能做,或者說,才敢去做。或者,你沒有這種感覺,但對於驕生慣養如我者,這種害怕得醫治的感覺是可以很強烈的,深深體會小病是福之後的“心結”是難解的。因為小時候一旦發燒感冒,除了可以不用上課外,還可以喝那甜絲絲的葯水(兒童果味),最值得興奮和令人鼓舞的是媽媽會特地請假一天陪我!講故事,煮瘦肉粥,有時候還有糖水,令我覺得生病的日子好幸福。記得一次哥哥發燒在家,媽媽帶我上學時,我說:“哥哥就好...”媽媽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他不用上學,又可以多睡一會。媽媽叫我千萬別在爸爸面前說這種話,而我總是有點不憤,若有所失。
生病的時候,有人安慰,有人照顧;一旦病癒,反過來就要去安慰人,去照顧人。我們沒理會甚麼“施比受更為有福”(使徒行傳二十:35)我們的罪性叫我們不願意付出,澳門貧富懸殊亦不止幾千倍,你去問問那些最有錢的人想不想澳門這個病得醫治?這或意味了他們要相對地變得“貧窮”了。
罪性又叫我們喜歡處於被餵食和被照顧的狀態。這使我忽然想起為什麼青年團契總是沒有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得照顧小弟妹,不長大,自己永遠都是小弟妹。又為什麼人們總是埋怨教會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教會的需要,更遑論補足教會的需要,教會“要錢無錢,要力無力”。
很多時候,我們在祈禱中,開會中,又或者是奮興營會中,總是求問神的心意,總是叫神使我們明白自己的使命。然而我們並非不知道那些使命,我們甚至很清楚,也正因為太清楚自己在教會中在社群中應該做些甚麼,所以我們害怕,我們寧願自己看得不太清楚,我們像先知所說的那種人一樣:“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哪位基督徒不知道在教會中要熱心事奉?哪位基督徒不知道要愛人與己要凡事包容?不知道主的教訓和命令不是最值得悲哀的,最值得悲哀的是明明知道,卻仍要裝作不知道。我們害怕痊癒,害怕知道那使命,是因為我們不想承擔,我們知道那是辛苦的,我們知道那些命令壓根兒跟我們的本性背道而馳,於是我們更多的時候裝作聽不懂神的教訓,最諷刺的是我們仍要繼續問。
但願這只是我一個人的心病。縱然“害怕痊癒”的想法很卑鄙,但到如今耶和華都醫治我。撒種的比喻是從小就聽過不下數十遍的,至今才令我回到起點,去檢驗那些土壤是否變了質,去看看究竟十二年前那顆小種子長得怎樣。
2005/12/5
2006/2/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