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於心死
爾來不少聳人聽聞的社會亂象接連發生,有女子被肢解驚悚的醃頭案、有台北捷運殺人事件,…真的是不一而足,帶給整個社會無比的震撼。這些異於常理的突發事件,看似突發,事實上就像中風的病人一樣,早就潛在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諸多危險因子。因此對於這社會的突發事件,絕不能以“突發”一筆帶過,想必是其來有自,也就是這個社會已經生病了,此病乃源於文明提升所帶來的社會亂象,姑且以“文明病”稱之。
古時候的人平均壽命不高,因為許多新生兒產後夭折,也有不少青壯年死於感染性的疾病。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感染被控制了,平均壽命也提高了許多,但醫院門診卻以憂鬱、身心障礙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病患居多,自殺或意外死亡的比率更逼近死亡率的榜首。從這種罹病結構的微妙變化,不難看出現代人活得越久,卻越不快樂。
古時候的農家生活看似枯燥乏味,但在大自然的彩繪中卻塗上了生命躍動的色彩。天剛拂曉,就迎著晨曦,踩著朝露,下田去工作。犁耕翻起大地的芬芳,鳥鳴叫出春天的訊息,農夫聽得懂該是播種的季節。汗流夾背,忙裡偷閒,河隄邊樹蔭下納個涼,一眼望去,青青草原、沃腴田野,還有田梗上的野花,勾勒出一幅生動愉悅的畫面;陣陣春風帶著土香,拂去俗氣塵念;潺潺水聲在河面的波鱗譜出生命的樂章。這種逸興飄然、返樸歸真的意境,超越了畫筆的極致,蘊藉著一股神靈的美感,身心的疲累為之消卻。
日暮時分,伴著耕牛踏上歸途,夕陽從彩雲裡透出,射穿靈府,讓人不可逼視,霎那間一望無際的草原幻化成纖細的霞蔚靈光,望不到盡頭的田野變成了…,不說也罷,說了,城裡頭紙醉金迷的大爺也不會相信。總之,農人們就像一株頂天立地的大樹,有著盤錯的根柢深入無盡的大地裡,吸盡天地的精華。
反觀城裡頭的文明人,成天只動腦不動手,趴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彈指間就能日進斗金。鎮日窩在豪宅裡,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享受著帝王般的生活。可是,真正的快樂應當根植於精神的層面,任何的物質享受終究會像飲鴆止渴一樣,非但止不了渴,還會帶來無窮的禍患。
人與萬物同樣都是大地之母的產兒。試問,有那位嬰兒離開母親的懷抱,還能得到滋養、成長、茁壯?有那株花草離開芬芳的大地,還能綻放翠綠?古云:「魚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術。」一條魚將牠撈出水面,擱淺在河岸邊,就算牠的同伴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也只能苟活於一時,終究無法像在水裡頭那樣悠游自在。
人越享受高度的物質文明,離開大自然就越遠。人一離開大地之母的懷抱,就像切斷了精神層面的臍帶,人與人、人與物之間也就無法在相忘中維持毫無扞格的關係。人或許可以忍受凍餒之苦,但人絕對忍受不了長期的精神折磨。古云:「哀莫大於心死。」一個人少了精神的元素,心已死,只剩下一付行尸走肉的皮囊,雖然物質享受比帝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其苦悶、憂愁,豈是一個苦或愁字了得?這也難怪精神心理方面的病人越來越多,社會亂象層出不窮,甚至不惜以激烈的自殺手段來結束生命,以求解脫。
俗云:「在那裡跌倒,就從那裡爬起來。」人之所以會落得今天這個下場,就是因為背棄了大自然,甚至與之為敵。唯一的救贖之道就是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隨順大自然的法則,一切以大自然為依歸。我是老莊的忠實信徒,將其人生哲學整理出三點,很樂於提出來與大家相互共勉。
(一)
恬淡、寡欲、知足
老子曰:「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天底下的災禍都來自於不知足,天底下的罪過也都來自於貪求無厭,因此只有知足這種滿足,才是永遠的滿足。換言之,也就是知足常樂,知足者富。
每個人的生活需求如果都能秉持古人“日食三餐,夜眠八尺”的簡樸原則,三餐吃得飽,夜晚睡得好,捨此不要再有太多過份的欲望,無形中會發現家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多餘的。
正當人心浮動,拚命追求物欲的當頭,政府應當權衡振興經濟與淨化人心孰輕孰重?與其濫發消費券,火上加油,撩起民眾更熾烈的消費欲火,不如改發節約券,對於每年不超出定額消費,並努力從事生產者給予鼓勵,對導正奢靡之風,厚植國力,才有正面的效益。
(二)
順應自然,返璞歸真
近年來方興未艾的存在哲學已然成為西方哲學的主流。存在哲學強調萬物的存在都有它值得尊重且無可取代的意義與價值。西方的哲學家認為現代的科技文明己飊過了頭,宜應懸崖勒馬,回過頭來向東方的老莊學習「天人合一」的智慧,也就是順應自然、返璞歸真。
近年來我們只知道打破傳統,一味地向西方學習,早已將自己的固有文化丟進了垃圾筒。與其將來碰壁後再向西方學習這些被我們棄如蔽屣的智慧,不如現在趕快覺醒,找回原屬我們自己所有的東西。
過去我一星期打七場球,最近漸漸減少次數,每天晚飯後到台中公園快走一個小時。過去三兩步的距離就要開車,近來改搭公車或走路,以實際行動響應節能省炭,為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
(三)
無為、無爭
年青人為家庭,為事業,或許不能不有所爭,有所為。但安家立業後,宜應放慢腳步,好好去享受無限美好的人生過程。上了年紀如果仍然像年青人一樣,有所爭有所為,用跑百米的速度拚命衝向人生的終點,最後你會發現耶穌說過的一句話很有道理,祂說:「縱使爭得了全世界,而賠掉了這條命,又有何用?」可見無為才是無不為,無爭才是無不爭。人生只不過是一位過客,過客原本就應該輕鬆地享受沿途美麗的風光,好好把握有限的人生過程,而不是急匆匆地去追求最後終將歸於空無的目標。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