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雕刻藝術家Sakuliu與其家族Pavavalung 。
在術術強調創新的現代,或是結合傳統藝術去做創新之下,許多美好傳統藝術技能的失傳、凋零速度比創新速度還快 ~ ~
傳統藝術與文化能否被完完全全保留、流傳、傳承 ?
<摘自網路相關報導>
屏東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是國內原住民開啟工藝工作室的先驅,帶動原住民部落工藝師接觸現代藝術,曾經為九族文化村建村雕刻藝術品,也曾為司馬庫斯建部落教室。父親許坤仲、弟弟伊誕及兒子磊勒丹都從事相關藝術創作。
撒古流表示,
巴瓦瓦隆家族在三地門鄉大社部落裡是被公認的「pulima世家」(意指每雙手都手藝精細),或稱他們是malang家族(意指美的釋放),不是每個部落都有「pulima世家」及「malang家族」,在大社部落裡有2戶「malang家族」,只有巴瓦瓦隆家族是「pulima世家」。
在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年輕的時代,他們雕刻獵具、農具、織布機及頭目屋的雕刻品,來交換耕牛及日常生活所需,附近部落的人也聞名換取他們家的雕刻品,在日治及國民政府時代,曾祖父及祖父的作品被人搜購,至今,在一些國內的博物館裡,還看得到他們的作品。
自己在媽媽的肚子裡就聽到雕刻刀雕刻的聲音,國中開始幫忙祖父及父親雕刻,高中開始接觸陶藝,年輕時曾經當過水電工和公務員短短幾年,最後全心投入原住民藝術,在部落裡開工作室。
60年代中期後,部落人認為菁英要到都會區打拼,留在部落雕刻是懶惰的人,他開工作室用工藝謀生,以「小米田」的概念教育原住民,開工藝工作室也能賺錢,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興設後,要培訓大量原住民藝師,當時省政府官員到他的工作室參觀後,聘請他擔任培訓師,培訓原鄉藝師。
父親許坤仲是文化部國定傳藝師,撒古流說,60年代國民政府推行「新生活運動」禁止原住民雕刻,父親改開雜貨店,直到他開工作室作品被外界支持後,父親才重新拿起雕刻刀。
弟弟伊誕從事神學教育,直到中年才拿起雕刻刀,以「紋砌刻畫」走出自己的風格,今年世大運開幕式的活力島嶼篇章採用伊誕的作品。
79年次的兒子磊勒丹和撒古流一樣從小就接觸藝術,除了繪畫、雕塑外,也嘗試走出自己的文創風格。
http://www.tica.com.tw/artist.php?gid=8a9a439d-6326-11e8-9bf0-f01fafdd2992
https://wehouse-media.com/2021%E3%80%8C%E5%A8%81%E5%B0%BC%E6%96%AF%E5%9C%8B%E9%9A%9B%E7%BE%8E%E8%A1%93%E9%9B%99%E5%B9%B4%E5%B1%95%E3%80%8D%E5%8F%B0%E7%81%A3%E9%A4%A8%E6%8E%A8%E9%81%B8%E6%92%92%E5%8F%A4%E6%B5%81%E3%83%BB/
"會呼吸的房子" 講座,介紹很多排灣族的傳說與文化,很有意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