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01 00:41:24| 人氣3,1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評】心煩意亂別擋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訊】

中文書名:心煩意亂別擋路
英文書名:Martha, Martha: How Christians worry
作者:伍綺玲醫師(Elaine Leong Eng, MD)
翻譯:呂奕熹
審訂:林國亮、陸汝斌
出版社: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讀者群:對精神疾病無概念者,有基督教背景者猶佳,內文中有不少基督教用語。(註:進階群讀者請選讀其他更為深入的相關書籍。)

評分:7/10 (0=非常不值得一讀,10=非常值得一讀)

作者背景:(可至宇宙光網站瀏覽對其的詳盡介紹【宇宙光網站】http://www.cosmiccare.org/Book/Pub_new.asp)

【關於伍綺玲醫師】

作者原是婦產科醫師,然而在其29歲時,有了兩個孩子之後,眼睛開始逐漸失明。原本伍醫師的工作非常忙碌,對於孩子一直覺得花太少時間與他們相處。當有一天眼科醫師告訴她,她得了一種遺傳性的退化性的眼疾,會逐漸失明,請她要有心理準備。然而伍醫師卻是出奇地冷靜,她說:「當我知道這個消息時,簡直高興得要出聲讚美,但是怕別人以為我不正常,只好喜孜孜在心頭。」她認為這是上帝對她想陪伴孩子的回應,沒想到上帝居然用這麼特別的方式,讓她完成心願。

花了一段時間陪伴孩子,當孩子將屆入學年齡,她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因此轉入精神科領域,現今的她也已執業12年,失明讓伍醫師一圓夢想----陪孩子成長。

【關於伍綺玲醫師】專業背景

伍綺玲醫師(Elaine Leong Eng, MD)係紐約康乃爾大學的威爾醫學院(Weill Medical College)婦產科系精神醫學的助理教授,也是伯洛妊娠輔導中心(Boro Pregnancy Counselling Center)理事會的副理事長,並在紐約開業。伍醫師的專業領域,包括對教會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治療焦慮症。由於具有婦產科和精神科的背景,特別擅長醫治和女性相關的精神疾病,如經期、生產前、生產後以及不孕所引發的憂鬱症。伍醫師藉著有線電視、廣播、教會聚會和專業人士的聚會發表演說,提供她在專業領域裡的各種資訊。她也為雜誌撰寫文章,並為宗教和健康雜誌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擔任書評工作。

【書評】

全書共分八章:

第一章:強迫症
第二章:恐慌症
第三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第四章:社交畏懼症
第五章:廣泛性焦慮症
第六章:畏懼症
第七章:憂鬱症
第八章:經前症候群
結語-最後的叮嚀
台灣地區相關資源

全書簡單易讀,非常適合一般讀者對於精神疾病毫無概念的人。然而,在閱讀第三章時,作者的觀點偏向家庭暴力部分,會與所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些混淆。不可否認,家暴事件也會對不少人產生不小的影響,但作者所延伸的領域稍微狹小些,並未將其它如戰爭中的倖存者、劫後餘生的人們...等列入,因此是本書的小遺憾。

由於有參加伍醫師來台(92/03/05-Wed)的研討會,其中伍醫師強調「心理教育」(psycho education)的重要性。這就如同「公共衛生教育」一般,當大眾對於精神疾病的了解日增,也就會更清楚若是自己或親友在心理上出現狀況,就不會自己忍耐,而可以懂得去求醫(精神科醫師),或是尋求心理諮商。

同時伍醫師也強調有些症狀是需要配合藥物一起治療,效果會更好,因此她也不厭其煩地簡介一些藥物的使用及其效果。

本書除簡介精神疾病、相關治療法之外,結合基督教信仰,提供一種身、心、靈的整合模式。作者本身也非常推崇「認知行為治療法」所帶給案主的療效,然而此點在Irvin Yalom所寫「生命的禮物」一書有著不同的看法,Yalom認為此療法或許短期有效,但長期而言,案主的人格並未真正獲得改變,但卻讓諮商員(治療師)一窩蜂去學習短期療法,可能只會使治療變得膚淺,甚至是無效。

這樣的論爭,肯定會在心理諮商/治療領域裡會有更大的論辯。不管如何,實徵性研究或許可以朝此一方向進行。

這本書值得我給7分,但卻是屬於一般性讀者。進階型讀者,請選讀其他書,因為可能讀完之後會覺得稍淺。

George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