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草嶺, 原本是抱著訪優探勝的心情來遊玩的,
卻發現草嶺竟然有這麼多的滄桑,
如果說老天爺愛開玩笑,
看到草嶺的無辜山水這般地被摧殘, 被整肅, 被蹂躪,
有正義感的人怕都要望天興嘆,
“老天爺, 您也太過分了吧!”
站在廢棄的新碼頭上, 看到大片的泥沙河谷, 幾道涓涓細流蜿蜒流過,
第一次到訪的我沒有甚麼感覺,
同行的友伴 J表情卻十分的失落,
921 地震後他來看過欣欣向榮的新草嶺潭,
他說: 這裡明明是一個大湖哪!
當地的人告訴我們, 921 大地震後, 飛山走石, 攔住了清水溪的出路,
形成了一個好大的堰塞湖, 面積比日月潭大兩倍,
可是經過近年的幾次颱風和水災, 攔水的砂石漸漸潰絕, 水又流乾了.
走在河底的淤泥上, 腳下鬆軟濕黏, 想必是肥沃的砂質黏土, 應該適合種西瓜,
2004 年方才完成的 “草嶺地質公園” 位於山丘之上,
遠山近水一目了然, 視野廣闊可以俯瞰整片山下的平原,
因為草嶺的地貌變化很大, 地理和歷史的資料很多,
所以遊客大多坐著草嶺出發的觀光小巴, 由解說員帶領解說,
我們是觀光散客, 沒有導遊, 只好道聽塗說了.
從 “草嶺地質公園” 眺望前面一個像滑梯般的斜坡,
那就是號稱大飛山的崛涾山,
921大地震造成世紀大走山, 崛涾山整個山頭平空飛出去,
越過清水溪撞到對面的山頭, 彈回落在谷底,
雖然飛出五公里, 地籍由雲林遷到嘉義,
可是看它山頭依舊完好, 上面的樹木依然青翠茂盛.
記得前年我去杭州靈隱寺時, 聽導遊說濟公與飛來峰的故事,
想不到來到草嶺, 竟然看到真的飛來峰就在面前.
解說員是在地的草嶺人,
他說921大地震時, 山頭上有六戶簡姓人家住了36個人,
15秒內689公頃的土地連屋帶人從這邊的山頭飛到對面,
撞到對面的山, 彈回來落再溪谷, 36個人有7人奇蹟似地生還.
7人之中的唯一男丁目前也做著解說員的導覽工作.
為什麼山會走, 會飛?
解說員指給我們看附近的石頭都是片狀的頁岩,
這種石頭受水侵入時很容易軟化, 它會一片片的分離滑動,
洪水大力沖刷時重力加速度滑下去, 便飛越河谷成為大飛山了,
看到大潭乾涸, 看到遇水一捏就碎的岩石,
解說員開玩笑地說:
山盟海誓都不可信啦! 誰說海水不會乾石頭不會爛?
草嶺的名產是茶油,竹筍,香菇,
午餐我們找家山間小店, 老闆阿伯推薦我門點用招牌的:
茶油雞,油燜筍,檳榔花沙拉和香菇湯,
老闆阿伯的媳婦動作快,廚藝好, 檳榔花又脆又香,
招牌茶油雞好吃得讓我們連作為佐料的炸的薑片都吃得乾乾淨淨.
持明寺寬廣清幽, 有一個視野極佳的大露台,
寺裡的四面佛金碧輝煌, 已經成為草嶺的新景點,
持明寺下面的峭壁直通草嶺潭底的淤沙,
這便是草嶺十景之一的峭壁雄風了,
斜度陡峻約45度, 釘有繩索供遊客攀緣上下,
看似水泥砌的山壁, 卻原來是天然的岩石.
因為天氣炎熱, 沒有一一探訪草嶺名勝,
回來之後上網搜尋遺珠的資料, 收集節錄如下,
可作為下次再度造訪時的參考.
**********************************************************************
草嶺舊稱為番坪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東邊山,地處嘉義、南投、雲林三縣之間,居阿里山、溪頭、瑞里等遊樂區的中樞位置,海拔自1750公尺至450公尺、面積約達1000 千多公頃。群山環抱,是一個典型盆地地形,因地勢起伏曲折,故形成許多風格奇特的地形。草嶺十景─蓬萊瀑布、斷崖春秋、斷魂谷、清溪小天地、峭壁雄風、同心瀑布、連珠池、青蛙石、奇妙洞、水濂洞,即為921地震前最為人所知的…
**********************************************************************
民國前50年 因地震形成草嶺潭
民國前14年 草嶺潭崩潰
民國30年12月17日 嘉義大地震, 溪流堵塞,形成草嶺潭
民國40年5月18日 草嶺潭崩
民國68年8月15日 因豪雨, 清水溪堵塞, 再次形成草嶺潭
民國68年8月24日 草嶺潭崩潰
民國88年9月21日 九二一大地震, 造成最大的走山運動, 形成新草嶺潭
民國 93年7月初 中南部豪雨成災, 草嶺潭又不見了.
*************************************************************************
二OO四年的七月初,中南部連日的豪雨造成了強烈的土石流,原本只剩下形成當時三分之一水位的草嶺潭,也被大量的土石掩埋,草嶺潭又不見了,形成了寬闊的沙洲,大石塊聚集在沙洲的兩端,細沙石則將河谷鋪成了一條長長的土黃色地毯,在草嶺的自然演變歷史上有好幾次潭現潭消的記錄,這次草嶺潭持續了約四年多的時間,常常上草嶺的人一定會覺得每次去都有不一樣的景觀出現,而那些變幻的風景正如人生的風景….
***********************************************************************
草嶺風景區在歷經九二一大地震、移山倒海般的重挫,地形已換成新面貌;新草嶺潭堰塞湖再次誕生了,但這些年來水位卻不斷降低,部份湖面已成沙洲;地方政府除了積極災後重建及提振草嶺地區的觀光事業,為方便遊客行走,湖濱步道被列入九二一草嶺地區災後觀光步道路線修護工程之一,此地工程全名為「湖濱步道整建工程」。
因為新草嶺潭的形成,致部分原為山區走道及清水溪河床沈入潭中,因水位漸低,部份湖面已見潭底,然而此步道的修築是沿著新草嶺潭,依湖濱550公尺等高線為準,以不受雨季水線淹水影響,循湖邊而設,如今,湖濱步道是通往草嶺重要觀光景點與其他休閒步道銜接的重要路段,也是欣賞草嶺風光,美麗路線之一,此路線也銜接知名景點;水濂洞與水濂洞步道。
**********************************************************************************
崩山之歷史-(摘自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文獻記載可資查考的草嶺大崩山計有三次,加上88年(1999)九二一全台大地震所引發的崩山共計為四次。
第一次崩塌發生在民國前五十年(公元1862年)堀沓山發生崩山後留下一條斷崖,崩塌岩屑堵塞河道形成天然水壩。該霸於民國前十四年(公元1898年)潰決,地震規模6.0-7.0之間。
第二次崩塌(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十七日,民國三十一年八月十日潰決)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十七日(1941年)清晨四十二十分全台灣發生規模7.1的大地震,震央在嘉義東南方十公里處。草嶺崩山區在震央之東北方約27.5公里處,地震時草嶺堀沓山發生崩山,岩層滑落堵住河道,形成高約七十公尺之天然草嶺潭。次年八月十日因連日豪雨堀沓山受到雨水之浸潤,東嶺之西南方再度發生更大規模的坍塌,崩落之岩屑將原有之天然霸推高至170公尺。民國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堰湖盈滿,其容量為一億兩千萬立方公尺,此湖即為當時聞名全台的草嶺潭。當時日本人在天然霸上興築溢洪道、護牆及跌水。台灣光復後水利局曾積極籌劃加強天然霸,使草嶺潭能夠長久保存並可作為民生用之水庫。因此國軍派出一連官兵加緊趕工興築天然霸,可惜民國四十年五月中旬梅雨季節連日豪雨使得草嶺潭水位劇增,巨大洪流之水面超出溢流口達四公尺,清晨五時溢流口下游發現裂縫,七時三十分天然霸開始全面潰決,到中午時流出之總水量已高達一億兩千萬立方公尺,洪水波直項下游奔流而下,水位高出濁水溪縱貫鐵路橋,並使濁水溪南岸堤防潰決造成巨災,連同在霸下興工之一連官兵疏散不及造成137人之死傷。
第三次發生於民國六十八年八月十四日茱迪颱風因豪雨,使得堰塞湖水位上升而再次形成草嶺潭六十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又告消失。
第四次崩塌為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全台大地震,再度引發草嶺堀沓山區大規模的走山,而山崩土石下滑阻塞河谷積水成新草嶺潭。此次山崩土石來自斷崖春秋上方岩體,大量岩體沿舊有滑移面崩滑而下,其崩塌面底寬約三公里,坍塌土方量約為一億兩千萬立方公尺,為近一百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坍塌。目前,崩崖上限已後退至海拔1,050至1,100公尺左右。此次地震使得新草嶺潭集水區面積約162平方公里;塌堆積堰塞湖上游高 度約50公尺(標高約540公尺) ;崩塌面積約400公頃;崩塌長度(沿河上下游)約5公里;崩塌土方量約1億2千萬立方公尺;蓄水容量約4千5百萬立方公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