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餓得快,不到中午十二點,已大喊『巴豆夭』,看看石板弄裡似乎沒有大一點的餐館,便隨機進了一間店舖,看得出來彼得和老張對陌生小店沒什麼信心,只點了幾樣大家分食。店很小,給我們院子裡露天臨河的桌子,風景視野不錯,可是…氣溫只有負一度,好冷啊!
自從豪哥帶我吃過西塘的各式小吃之後,也沒什麼不敢嘗試的。點了一份臭豆腐,上菜時還冒著煙,用牙籤叉了一塊往嘴裡送,口沒遮攔的說:『嗯~皮比較軟,我覺得西塘管老太的炸得酥酥的比較好吃。』這隨口一說,老闆娘不樂意了,嘟嚷著:『我這臭豆腐可是我家鄉特製的作法,別處沒有的。離開鍋子馬上吃,你隔了這麼久,所以皮軟了。』明明火灶就在我們桌旁,看著豆腐起鍋、裝盤,走兩步端過來就吃了,是要多快吃?老張知道我脾氣,用台語說:『你說人家的不好吃,當然要抗議啊!』
小餛飩,看起來很可口的樣子,但跟蘇州的泡泡小餛飩一樣,皮薄餡兒少,看樣子男生應該沒吃飽。
我點的米線,老闆娘端過來的時候,又特地強調,這作法是她老家安徽的特殊作法,千燈僅此一家,別無分號,這回不敢頂嘴,連連稱是,口味跟蘇州老媽米線比起來,確實比較清淡些,味道也沒那麼鹹,倒是蠻合我胃口的。
街上其他小店也賣海棠糕、芡實糕、八寶飯之類的,走來走去觀察很久,有種叫做『炒青豆』的東西沒吃過,說是炒,其實是底下放個大蒸籠,把青豆盛在竹篾裡,邊蒸邊翻動,這麼冷的天氣,看著店裡冒著熱呼呼的蒸氣,而且沒看過別的古鎮賣炒青豆,就買了一包來嚐嚐味道,鹹鹹軟軟的,坐著喝茶聊天可以配著慢慢吃。
下午三點,大家都餓了,又找了間店面入內品嚐,這招牌竟然有我不認識的字,問老闆娘:『請問,這是什麼鴨?』老闆娘:『ㄌㄨˋ鴨。』轉頭看大家問:『有人吃過熝鴨嗎?』大夥兒都搖頭,『那我要點一份來吃吃看。』問老闆娘:『可是我們剛吃飽,吃不下整隻鴨,可以只買一點點嗎?』老闆娘:『可以~你要買多少錢都可以。』隨口說:『那先切三塊錢吧!』
店面看起來很復古,老闆夫妻顧店,一個在前頭招呼客人,一個在後頭廚房製作糕點,人都很好很客氣,幾乎問什麼都說:『好。』
問老闆:『我沒買整隻鴨,但是可不可以借我拍照?』老闆:『好,你就拍吧!』拍完坐定問Amber:『那個熝是簡體字嗎?是什麼意思啊?』Amber:『我以前沒見過,我也不知道。』『可是我們正體字沒看過這個字啊!好怪。』
老闆送上來一小碟熝鴨,吃起來像是台灣滷豬頭皮的口感,鹹香油脆,但是有點過鹹,可能是大陸人的口味比較重的關係。心想:『難道熝是滷的音轉字?』回來上網找了熝鴨的作法,原來這是崑山名產,叫做熝味醬鴨,簡稱熝鴨,原出自清宮藥膳系列,用中藥、醬油等秘方材料長時間滷煮而成。也查了字典,偏偏這個『熝』就是道道地地的正體字,熝的字義~用火燒熔物質,我竟然跟Amber說沒這個正體字,搞了半天是自己『不識字』,真是汗顏。
千燈也以粽子自豪,當然要點一隻來嚐嚐,口味不錯,但卻馬上想念起台灣的粽子,返台之後一定要找時間去南門市場買粽子吃。
黑糖口味桂花糕,特地請老闆幫忙蒸得熱呼呼,這種冷天才好下肚。吃起來有點像是台灣的年糕,不過口感沙沙的,米漿磨得不夠細,Amber說他們從小就吃這樣沙沙的口感,覺得還不錯,一聽之下,跟Amber說:『下次你有機會來台灣,我帶你去吃吃看台灣年糕,你就會知道我為什麼會說米漿磨得不夠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