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豐盛的午餐,
派姨丈開車進入校園,
直接到視覺藝術中心,
睿媽對建築、西洋美術史沒有研究,
下車後,
站在藝術中心門口,
仰望整座建築,
感受到一種舒服自在的氣息,
或許,
藝術並非那麼高不可攀。
拾級而上,
進入門廳,
門口只有告示牌寫著:『請關手機。』
並未禁止照相,
感謝這個方便的規定,
讓睿媽能用圖片跟大家分享感想。
地板、牆面以大理石為主,
挑高樓層顯得大器,
展覽的內容有亞洲藝術、埃及藝術、美洲藝術、歐洲藝術跟當代藝術。
首先由一樓右手邊的亞洲藝術區看起,
進到展示區,
睿媽就跟派姨丈、烏龜姨分開了,
每個人看作品的速度不同,
對藝術的感知也不同,
每次睿媽跟朋友相約看展覽,
全都在展區中逐漸分散,
即使親如母女、姊妹、夫妻,
亦是如此,
能並肩逐一討論的朋友,
至今還沒遇到過。
展覽品從我們熟悉的商周青銅器---尊、爵、鼎等器物開始,
漢代的銅鏡、唐朝的唐三彩、宋、元、明的瓷器另外還有一些佛像、玉器、鼻煙壺等,
質、量不能跟台北故宮相比,
可能不習慣看到亞洲區各國同類型的物品同時陳列,
習慣以中國朝代序年看展品的睿媽,
感覺有點混亂。
除了今年過年前後跑去台中看兵馬俑之外,
很久沒看到這麼多藝術品出現在眼前,
深呼吸一口氣,
在心裡稍微複習一下高中唸過的外國史,
試著把邏輯兜起來。
唐代的歌伎俑,
讓睿媽想起唐代傳奇小說,
霍小玉、李娃、杜麗娘等風塵奇女子。
這桌子,
在大陸、台灣很常見,
雕著兩隻鹿,
鹿者,祿也,
其形朝內,
取其進祿之意。
睿媽腦子裡浮現黃湘陽老師在課堂上講詩經<鹿鳴>的樣子,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好懷念那段坐在課堂上聽講的日子,
黃老師把詩經講解得很生動,
『國風』是人民生活的體現,
睿媽資質愚魯,
在史丹佛的這一刻,
才深刻體悟詩大序中:『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之意境,
當下,
也非常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南宋冰紋印盒,
是放印泥用的,
睿媽喜歡它簡約雅緻,
很沈靜的一種美,
裡頭藏著很多故事似的。
若說宋朝的代表是瓷器,
睿媽覺得清朝的代表應該是鼻煙壺,
當然,
這只是睿媽個人的想法。
從台北故宮到北京故宮,
再到史丹佛,
清代的工藝品,
睿媽最喜歡鼻煙壺,
材質不同,
姿態各異,
不管是翠玉、琺瑯、瑪瑙、象牙、玻璃……,
各有巧思,
有機會大家可以仔細觀察,
很多鼻煙壺的繪畫,
是工匠以極細的畫筆,
從壺嘴畫在鼻煙壺的裡面,
這是一種很精巧的做法,
足以顯現清代工匠的技法成就,
而繪畫的內容,
或國畫、或西洋小天使、傳教畫,
可見清末外國文化進入中國的衝擊。
每回看到大件的玉器,
都會不由自主想起宋話本中輾玉觀音的故事,
玉跟珍珠都是睿媽極喜愛的材質,
這個蓮蓬筆插,
不能算是精巧,
卻也饒富韻味了。
波里尼西亞人的作品,
主要材質是木頭,
睿媽覺得線條很簡單,
卻生動的表達人物的個性、表情、情緒,
沒有五官,
全憑讀者感知,
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Kitty那隻沒嘴貓,也是類似的意思),
透過作品,
穿越時空與作者對話。
許多原始初民的作品,
都有相似的感覺,
睿睿小時候用鋁箔做的人像,
也是這樣,
人之初的單純。
南美洲的陶甕,
花紋繁複,
顏色鮮麗,
這樣的表達方式,
是不是跟我們原住民的一些藝術品的風格很像?
那朵花跟睿媽在玉芳店裡買的髮圈形狀一樣,
不論古今中外,
花,
是永遠被歌頌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