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11-24 07:00:58| 人氣5,0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江蘇省]:蘇州“拙政園”~不僅是蘇州花園的代表,更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蘇州“拙政園”~不僅是蘇州花園的代表,更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拙政園:拙政園相傳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故宅,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東北街上,是一座中國著名的古典私人花園,不僅是蘇州花園的代表,更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建於西元1509年,已在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拙政園面積62畝,是目前蘇州最大的古園林,期規劃和設計可追溯至明朝畫家文徵明的「王氏拙政園記」,文徵明以水為主體、植栽為輔設計了約 31個景點,營造出山水的意境,且植物的栽種和植物本身的含意都有相關,讓來到蘇州拙政園旅遊的民眾感受中國山水園林的最高意境。
 
拙政園-東園和西園
拙政園佈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占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台軒榭多臨水而築,拙政園分為東園、西園和中園三部分。『東園』以王心一設計的「歸園田居」為主,另外還有「秫香館」、「鬆林草坪」、「芙蓉榭」和「天泉亭」等旅遊景點,並設置拙政園紀念品專賣店;『西園』中心為池塘,景點有「波形廊」、「鴛鴦亭」(三十六鴛鴦館)以及和中園區隔的「月洞門」,而以蘇軾題詞的「與誰同坐軒」後方有「圓頂亭」。
 
拙政園-中園
拙政園主要以『中園』為主要建築,各種景觀皆以中園為中心,中園主體建築為「遠香堂」,原為清朝乾隆時期的若墅堂,四面廳臨水而建,南面是竹林、假山和池塘,北面是拙政園的主景,以平台和荷花池相通,荷花池中有東西兩座以「溪橋」相接的假山,東山上有「待霜亭」;

在遠香堂東面的小山有「綠綺亭」,也是「枇杷園」、「玲瓏館」、「嘉實亭」、「聽雨軒」、「梧竹幽居」等景點的所在,遙望「北寺塔」、「荷風四面亭」,四面亭西側可通往「柳蔭路曲」,轉向北方即可到達「山樓」,而南側小橋連結「倚玉軒」,再往西走即可到達唯一的廊橋「小飛虹」,小飛虹北面為「香洲」、南面為「小滄浪水閣」,來到拙政園中園的民眾可別忘了欣賞這些優美的園林景色。
 
拙政園於1997年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02.17到拙政園一遊)
 
拙政園地址:
蘇州婁門內東北街178號
 
拙政園營業(開放)時間:
上午07:30至下午05:30。
拙政園/洽詢電話 0512-67510286
拙政園服務設施:
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
 
拙政園費用簡介:
淡季RMB$50元;10月31日至羿年4月15日。
旺季RMB$70元;4月16日至10月30日。
 
「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也是蘇州園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

[拙政園]:「拙政園」為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所設計,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整體佈局非常巧妙。

「拙政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 點綴有秫香館、 蘭雪堂等建築。

「拙政園」宜居宜遊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空間對比,獨具風采的庭園景觀,是江南園林藝術的傑出典範。

[拙政園]:芙蓉榭的解說

[拙政園]:「芙蓉榭」面臨荷池,水質清澈,夏日在此,可盡情領略荷花的嬌美、幽雅和高潔的風骨。

[拙政園]:「天泉亭」的解說

[拙政園]:「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下面有一口井,終年不涸,水質甘甜,因而被稱為「天泉」。

[拙政園]:天泉

[拙政園]:「秫香館」的解說

[拙政園]:「秫香館」為東部的主體建築,精緻的裙板木雕,裝點得古樸雅致,別有情趣。

[拙政園]:「秫香館」的正面.「秫香」,指稻谷飄香,以前牆外皆為農田,豐收季節,秋風送來一陣稻谷的清香,令人心醉,館亦因此得名。

[拙政園]:「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處意境恬適,頗有鄉村田園風味。

[拙政園]:水面曲橋迂迴,佈局緊湊,池水清澈廣闊

[拙政園]:園內景色

[拙政園]:園內景色

[拙政園]:梧竹幽居之內景

[拙政園]:「梧竹幽居」為中園池東的觀賞主景,亭的四周白墻開了四個圓形洞門

[拙政園]:「梧竹幽居」的解說

[拙政園]:「梧竹幽居」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疊交錯的庭園景觀。

[拙政園]:綠漪亭之解說

[拙政園]:台鈴嫂在綠漪亭前

[拙政園]:園林景色之一

[拙政園]:見山樓的解說

[拙政園]:「見山樓」三面環水,是一座江南風格的民居式樓房,陳設皆為紅木家具,整個廳堂裝修精美,門窗雕刻玲瓏剔透。

[拙政園]:「見山樓」樓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樸之風。

[拙政園]:園林景色之一



[拙政園]: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地區,  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 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拙政園]:中園布局以水池為中心, 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 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拙政園]: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地區, 布局以水池為中心, 亭台樓榭皆臨水而建

[拙政園]:中園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 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

[拙政園]:園林景色之一

[拙政園]:別有洞天

[拙政園]:別有洞天

[拙政園]:三十六鴛鴦館的解說

[拙政園]:館內種植的花

[拙政園]:館內種植的花

[拙政園]:三十六鴛鴦館

[拙政園]:「三十六鴛鴦館」,東漢時大將軍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卅六對,望之燦若披錦﹞,館名取其意。

[拙政園]:館內種植的花

[拙政園]:館內種植的花


[拙政園]:十八曼陀羅花館


[拙政園]:香洲之解說

[拙政園]:「香洲」為舫式結構,有兩層艙樓,整體高雅而灑脫,身姿倒映水中,更顯得纖麗而雅潔,寄托了文人的理想與情操。

[拙政園]:得真亭




[拙政園]:倚玉軒

[拙政園]:倚玉軒之解說

[拙政園]:台鈴嫂在倚玉軒內


[拙政園]:玉泉

[拙政園]:台鈴嫂在玉泉旁

[拙政園]:台鈴在繡綺亭前

[拙政園]:繡綺亭


拙政園-蘇州旅游景點
  
拙政園位于蘇州市婁門東北街178號,占地60畝,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紀初的古典園林,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晉代文人潘岳《閑居賦》中有“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為政”之句,拙政園即取其之意而命名。

經過幾百年的蒼桑變遷,現存建筑大多為太平天國及其后修建,但明清舊制大體尚在,拙政園仍保持著平淡疏朗、曠遠明瑟的明代風格,被譽為“中國私家園林之最"該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游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與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總體布局特點,東疏西密,綠水環繞,水面面積約占全園面積1/3,水是全園的紐帶和靈魂。東部地勢空曠,平崗草地,竹塢曲水,芙蓉樹、天泉亭等亭閣點綴其間。蘭香堂是東部主廳,廳中部屏門南側為漆雕《拙政園全景圖》,把全園景色融于一壁。

中部以遠香堂為主體,山水明秀,廳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從東部進入中園,一泓清池映入眼簾,古樹,垂柳拂水,湖石峻秀。遠處一洞隱約可見。池南廳堂林立,錯落有致。池北巖島,溪橋相連,百年楓楊。    
       
拙政園的不同歷史階段,園林布局有著一定區別,特別是早期拙政拙政園的不同歷史階段,園林布局有著一定區別,特別是早期拙政園與今日現狀并不完全一樣。正是這種差異,逐步形成了拙政園獨具個性的特點,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見長。據《王氏拙政園記》和《歸田園居記》記載,園地“居多隙地,有積水亙其中,稍加浚治,環以林木”,“地可池則池之,取土于池,積而成高,可山則山之。池之上,山之間可屋則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園利用園地多積水的優勢,疏浚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彌的個性和特色。拙政園中部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一,“凡諸亭檻臺榭,皆因水為面勢”,用大面積水面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廣林茂”的特點。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園,林木蔥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園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僅“堂一、樓一、為亭六”而已,建筑數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園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籬、茅亭、草堂與自然山水溶為一體,簡樸素雅,一派自然風光。拙政園中部現有山水景觀部分,約占據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池中有兩座島嶼,山頂池畔僅點綴幾座亭榭小筑,景區顯得疏朗、雅致、天然。這種布局雖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園的風范。
  
(3)庭院錯落,曲折變化。拙政園的園林建筑。早期多為單體,到晚清時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表現在廳堂亭榭、游廊畫舫等園林建筑明顯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達到了16.3%。

其次是建筑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幻曲折。如小滄浪,從文征明拙政團圖中可以看出,僅為水邊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會館時期,這里已是一組水院。由小飛虹、得真亭、志清意遠、小滄浪、聽松風處等軒亭廊橋依水圍合而成,獨具特色。

水庭之東還有一組庭園,即批杷園,由海棠春塢、聽雨軒、嘉實亭三組院落組合而成,主要建筑為玲瓏館。在園林山水和住宅之間,穿插了這兩組庭院,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園林之間的過渡。同時,對山水景觀而言,由于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間的對比襯托,主體空間顯得更加疏朗、開闊。

這種園中園式的庭院空間的出現和變化,究其原因除了使用方面的理由外,恐怕與園林面積縮小有關。光緒年間的拙政園,僅剩下了1.2公頃園地。與蘇州其他園林一樣,占地較小,因而造園活動首要解決的課題是在不大的空間范圍內,能夠營造出自然山水的無限風光。

這種園中園、多空間的庭院組合以及空間的分割滲透”、對比襯托;空間的隱顯結合、虛實相間空間的婉蜒曲折、藏露掩映;空間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揚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間的局限,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從而取得豐富的園林景觀。這種處理手法,在蘇州園林中帶有普遍意義,也是蘇州園林共同的特征。
 
(4)園林景觀,花木為勝。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歸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

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

至今,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

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云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松(“風入寒松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陰路曲的柳,批把園、嘉實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等。
 
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作“歲寒三友”,在文人寫意園中,尤愛栽種這類用以“比德”的植物,來表達主人的思想感情。松樹經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將之喻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蒼勁古拙的姿態常被畫入圖中,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是看松聽濤之處。這座水閣攢尖方頂,空間封閉,由廊間小門出入,其余三面采用半墻加半窗的結構。屋頂出檐特大,飛檐起翹尤高,表現出翩翩欲飛、飄逸輕靈的風采,整座建筑不是采用規整的正南正北方向,而是斜過45度角,凌空架于水上,可避陽通風,最適宜于夏天觀景。亭側植有黑松數株,有風拂過,松枝遙動,松濤作響,色聲皆備,是別有風味的一處景觀。
      
蘇州是水鄉,拙政園是水園,有水必有橋。拙政園里有石板橋、石拱橋等,小飛虹的型制很特別。是蘇州園林中唯一的廊橋。取南北朝宋代鮑昭《白云》詩“飛虹眺秦河,泛霧弄輕弦而命名”。

朱紅色橋欄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飛虹,故以為名。虹,是雨過天晴后橫跨大地的一架絢麗的彩橋,古人以虹喻橋,用意絕妙。它不僅是連接水面和陸地的通道,而且構成了以橋為中心的獨特景觀。

小飛虹橋體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橋面兩側設有萬字護欄,三間八柱,覆蓋廊屋,檐枋下飾以倒掛楣子,橋兩端與曲廊相連,是一座精美的廊橋。
 
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西部水廊逶迤,樓臺倒影,清幽恬靜,三十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館等體現出江南建筑的精巧。西部以池水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近年來,拙政園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內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兩季舉辦杜鵑花節和荷花節;花姿爛漫,清香遠溢,使素雅幽靜的古典園林充滿了勃勃生機。拙政園西部的盆景園和中部的雅石齋分別展示了蘇派盆景與中華奇石,雅俗共賞,陶冶情操。到人間天堂蘇州,怎能不游拙政園。

海闊天空 (粵語) - Metro Station (美國搖滾樂團翻唱) 

台長: 台鈴(李道雄)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