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17 16:38:43| 人氣6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幸福的模樣!你勾勒得出來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了九月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
<25縣市人民幸福調查-把幸福還給人民>
突然發現,原來幸福離大家這麼遠?

「幸福,憑著那廣大的心靈市場,已成了這個時代最大的工業,
以及新的道德秩序。」歐洲小說家巴斯卡.卜律克內在最近出版
的《幸福書》裡這麼說道。也難怪這幾年來,不管什麼商品推出,
或是行銷企劃方案,都非得跟幸福掛勾,彷彿加上幸福兩個字,
業績也一定會令人感到幸福?真是一種可悲的自欺欺人!

文章中提到:幸福雖沒有放諸四海的標準,
但研究幸福學許久的輔大心理系教授陸洛給了幸福定義,
「幸福是一種持續的正面力量,是一種對生活的整體滿意感,」
基本上我覺得簡直是無聊又空洞的論點,其實,幸福對我而言,
根本就是零碎的非整體主觀感受,即便是如此,卻是驅動正面力量的誘因,
而非幸福本身即是一種正面力量,如果照陸洛的定義,
要達到生活整體滿意感,那無疑跟世界大同一樣虛幻!

調查發現,二十五縣市的人民都有不同幸福來源。
民眾的答案從生活愉快、孩子聽話、安享晚年、
身體健康、社會安定都有,整體來說,幸福很抽象且不一而足。
但二十五縣市人民不幸福的原因,卻很具體。
都市人認為最不幸福的來源是「治安敗壞」;
而非都市的民眾,認為不幸福的最大來源卻是「嚴重的失業率」。

你會發現當你詢問一個人,選擇伴侶的條件為何時?他通常很難回答,
甚至回答得抽象又模糊,但是如果你要他舉出不接受的條件,
反而會是明確又具體的,因此,你會發現其實人們對理想的期待是不成型的,
當然對所謂幸福也一樣,因為沒有人認為自己真正獲得過,
因此,也就不容易拼湊出幸福的輪廓,因此,我覺得倒不如逆向思考,
讓我們從<別讓自己不幸福>著手吧!那或許會有力得多!!
心理學家相信追求幸福的動力,會讓人與社會更有意義與價值。
很遺憾,我必須挑釁地說,運用設法讓自己不會不幸福的力量,
應該更實際,更有價值!

澎湖縣長賴峰偉說,自然科學有種現象叫「能趨疲」,
一個地方如果能量持續下降,亂度上升,就會逐漸趨於疲勞。
一個活在趨於疲勞縣市裡的人民,不會感覺幸福。

在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裡有句話,
「城市,就像夢一樣:一切可以想像的城市,都可以入夢。」
而一個可供想像的城市,才有靈魂,才能給人民帶來力量和認同。

我很努力地閱讀這段文字,說不上來不認同,卻還是覺得疑惑,
不是針對賴峰偉,也不是批判卡爾維諾,只是,
如果<能趨疲>是一種自然現象,那我願意接受它,
跟接受<無常>是生命的常態一樣的說法,既然如此,
有沒有可能是大家對所謂幸福的界定陳義過高?
還是能量循環的可能性太過缺乏耐性呢?
如果把作夢的精神拿來營造一個城市人民的幸福感,
會不會反而將實際的面向誤導到某個自欺欺人的虛幻領域呢?
我沒說想像是沒價值的,而是如果堅持以為想像是唯一的力量與認同,
那無疑是種可悲的偏頗!回到基礎的原點,我想,
每個人還是努力用心去勾勒自己幸福的樣圖,
如果每個人都達到想望的境界,那整體來說不也就是幸福了嗎?



台長: Desmon
人氣(6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