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4-16 13:17:00| 人氣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世紀女性、台灣風華之廖瓊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這一集<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之前,
我還刻意提醒自己不要掉眼淚,因為,
不小心會被認定我是個愛哭鬼,結果沒想到,
我竟然哭得比看第一集(蔡瑞月)時更慘,那時算是流淚,
而昨晚真是痛哭,我終於知道我對聲音還是有感覺的,
聲樂之所以沒辦法讓我感動,或許是因為陌生的隔閡,
但是歌仔戲,我熟悉的語言,很容易就襲心而上,
然後情緒一發不可收拾。

這一集我不提導演,因為重點就在廖瓊枝身上,
她自己的講述,穿插她的演出,當然,
旁白(我不知道是誰?)堅定溫和又充滿智慧的聲音表情,
也讓整部片子增色不少,一開場就是扣人心弦的哭腔,
這是她的招牌、也是她的特色,尤其是詮釋女性悲苦角色,
<王寶釧苦守寒窯>、<沈玉倌>、<王魁負桂英>、<英台哭墓>…
無一不是經典!和前幾集的素材相較,一來她比較年輕,
還能親自參與;再者很多資料的保存完整,
所以拍攝起來就比較周詳些,當然更容易打動人。

每個女人面臨生活的苦時,其所應對的能力與態度,
決定他們命運的走向,廖瓊枝,生的苦、活的苦,
但是她從苦中創造出自己的價值,
人們戲稱她是<人生的訴苦高手>,很多人透過她,
紓解對生活的苦悶;而她自己也藉由演出抒發對生命苦澀,
她的童年記憶烙印著孤兒的悲情,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
學歌仔戲似乎是窮人家僅有的幾項選擇中之一,而女性,
更是沒有太多決定權,但是,至少這一點上,她是自主的,
或許是天生註定要吃這行飯吧?
雖然只有窮人家小孩會進入戲班,但不是每個窮人家小孩,
(閩南語所謂:父母沒聲勢、送子去作戲!)
都能在戲班中找到一片天空,而她,不但找到了,
還使天空更寬闊開來!

歌仔戲在日據時期到光復後的黃金時期,
光是戲班超過三百團(這還是保守估計呢!),這是電視興起前,
大眾娛樂的主要項目,我記得,我的兒時記憶中,
接觸歌仔戲比布袋戲來得早,腦海裡還是戲棚下穿梭的笑聲,
與偷窺後台演員換裝的欣喜,據說,男性喜歡布袋戲者多;
而女性鍾情歌仔戲,我呢?就典型兼具男女性格,
因為我同樣喜歡,不過認真比較起來,歌仔戲的吸引力還是大些,
因為我覺得歌仔戲是舞蹈、文學與音樂的綜合體,
而這也是我喜愛的元素所構築成的天地。
傳統裡女性是被排拒在祭典廟會等活動的大門外,
但由於歌仔戲幾乎是女性的天下,因此,藉此得以登堂入室,
換個角度想,這是某個層面女性權力的彰顯,很可惜,
她們自己不自覺,而且,背後仍背扛著最沉重的傳統包袱。

我覺得她一生的故事根本就是三立鄉土連續劇的底稿,
初戀只牽過一次手,然後被迫看著情人娶別人;
兩次非正式的婚姻,留下的是四個待扶養小孩與滿身傷痛,
於是,她34歲之後便將自己推向守寡境界,不再談情說愛,
所有的活力與熱情都轉注到舞台上,當然,
舞台演出也讓她有機會忘卻與逃離現實的悲哀與壓力!
或許這些感情的折磨就是她成就偉大藝術的養料吧?
當然在表演上竭盡心力絕對不是為了復興中華文化,
最主要還是為了生活糊口,而國民政府遷台之後,
推行國語文運動,竟試圖要求歌仔戲與布袋戲改變自己,
來適應威權下的規則,於是出現國語版本(真是可笑極了!)
我完全不覺得有創意,民國63年更下令禁演,
讓很多演員生活頓失依靠,廖瓊枝也開始面對去生活目標的空巢期!

後來她開始投入歌仔戲教育工作,
你很難想像一個自幼失學的文盲後來會創作劇本;
當你聽到不懂閩南語的法國人描述觀賞她演出的感受時,
你會驚訝藝術的無國界、感動不分國籍;
她很精準地掌握情感與技巧的分際,感動人心時,
絕對不單純只是她很流露出的深情投入,技巧絕對也令人稱奇;
過去歌仔戲是口傳心授的教育方式,
她是第一位將其有系統地整理成教材;
她一星期教學49小時,還不包括演講與邀約演出,
這比勞基法規定的最高工時還高,而且她已經68歲了,
可是她無悔無倦!
她的生命中充滿一種承擔的毅力,她說:(即使為了歌仔戲,
有一天摔死在舞台上,她都甘願!),
這是一種絕對的投入與執著,而讓我感動萬分!

台長: Desmon
人氣(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